著名作家、华东师大教授张锦江在纷扰浮躁的现代经济社会中,静心潜究二十余年写作美学理论专着《童话美学》,近日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张锦江是上海著名的海洋小说家,早年当过水兵,其长篇小说《海王》,中篇小说《海蛇》《海葬》《将军离位之后》在文坛享有盛誉,被誉为“蓝色作家”,一度成为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研究的作家。早在1992年张锦江就完成了这本《童话美学》的基本框架,并在上海大学、华东师大中文系首次开设《童话美学》选修课。专家们认为,《童话美学》填补了美学研究的一个空白。2004年此书稿以《童话美学论稿》在《张锦江文集》中出现。《文学报》以整版篇幅刊出专版,刊载了复旦大学著名学者贾植芳教授的《张锦江印象》一文。文中写道“张锦江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童话美学研究,以及他在海洋文学领域的创作和研究———像他这样兼跨两个并不很为人们所热衷的领域的作家和研究者,在我所接触的中国当代文学中是罕见的。他的《童话美学论稿》是为数极少的对童话美学的探索”;同版还刊发了华东师范大学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小说家、王智量的《一个文化人的探求》,他写道:“他那部未定稿的《童话美学论稿》中凝聚了许许多多极其可贵的思考,希望他能够最终把这部着作圆满完成。”作者还拜望了在病中的著名美学理论研究家蒋孔阳教授,蒋孔阳在病榻上与作者讨论了这部书稿,并做了肯定与指点。当时,作者在《张锦江文集》中的序文中写道:“现在出版的《童话美学论稿》是一部未写完的书,譬如说,童话艺术美的创造,只写了语言、意境,其实还有变形、夸张、色彩、讽刺、幽默、魔幻等等方面,还有中外童话美学比较等也都未涉及到,只能以后再补写了”。
张锦江认为:“写作一部好书,需要等待,这种等待是学识的积累与阅世的历练,有可能是几年,也有可能是十年八年,甚至数十年。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二十余年的等待是写不出这部《童话美学》的。”这种等待没有白费,他默默静心地写着,以丰满这部《童话美学》。这期间他写的《中国童话四十年》刊发在日本的权威学术刊物《文学与教育》上,引起了日本学者河野孝子的注意,并发表讨论文章。在《文艺报》发表了《民族精神美的大发扬》,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童话,从民族精神美的内涵结予了充分肯定,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反响。接着又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版发表了《低幼童话美学初探》,为低幼童话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理论。他在《童话的创造过程》一章中提出了“童话作家的直觉力”的新的论说,解密了童话美学中童话作家与儿童之间直觉力的不同以及如何逾越心理障碍。他在《现代童话与现代人》一章中提出了“开放心态与锁形心态冲突论”“童话核的裂变”“微波幻想说”。他的探讨没有停止,他在《童话的艺术美》一章中,大胆地开拓性地将童话与戏曲、小说的变形的差异进行比较,他得出了一个极富创造的结论:“戏曲的变形是间接距离直观现实生活的”,“小说的变形是逼近现实生活的”,“童话的变形是神似现实生活的”。他又将魔幻小说与童话魔幻作比较,阐述了“童话世界”与“魔幻世界”的不同,并提出了“童话魔幻的艺术价值”。在“童话与讽刺艺术”一节中,他对童话讽刺的真实性提出新解即:真义、真情、真相。他在“童话与象征艺术”中特别对童话的色彩象征与运用作了充分的阐释,并对“童话荒诞”与“童话怪诞”两个不同的美学概念作了理论上的区分。又提出童话荒诞的三个层次新的理论。最后一章“欧美童话美学考察”,是全书最为精彩之亮点,这是他游学七国之后,走近世界文学经典作家,在《文学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仰望雨果》《面觐坦丁》等散文之后,又以散文优美文笔,撰写的童话美学笔记,他着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欧丹麦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挪威的山妖与树精、瑞典的《长袜子皮皮》、英国的《彼得兔》、法国的尼斯兔、意大利的《木偶奇遇记》、美国的《绿野仙踪》等。这一章全篇无大段的理论论说,而是实地的所见所思,让读者在诗意漫溢之中点化美学的魅力,开拓了美学理论写法的新的境界、新的篇章。
《童话美学》出版之后,引起了文学界、学术界热议与高度评价。据悉,近日内上海教育出版社与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将在徐汇坤阳国际大厦举行“张锦江《童话美学》首发式暨研究会”,将有三十余位大学教授、学者、作家参加。阅读原文
来源|劳动报 记者|顾籍编辑|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