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崇明县明珠湖公园内的草地上,25头在上海本土繁殖的幼獐从木箱中欢快地跳了出来,迅速奔向了周围的绿林之中,仿佛回到了久违的家里一般。上海本土獐在消失百年后重归家园,代表着历时八年的上海獐重引入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
据了解,獐也叫河麂,属鹿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本市青浦、奉贤等地数量还相当多,但在二十世纪初绝迹。上海獐重引入项目始于2006年,在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科研攻克下,通过8年努力,成功完成了獐种群的引种繁殖、野化训练和野放试验等研究工作,明晰了獐在上海地区的食物和栖息地选择、行为适应和生理生态特征,使重引入獐的种群数量从引种时的21只,增加到了今年的300余只,形成了稳定的繁殖种群。同时,獐重引入项目组此前在南汇东滩、滨江森林公园等6个自然和半自然区域内成功开展了野放探索试验。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动物生态学专家张恩迪表示,上海地区开展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獐重引入,首次实现了在特大型城市探索引入已经消失的土着物种,意义长远,希望未来上海地区的獐能够越出围栏,真正回归自然。阅读原文
来源|劳动报 记者|胡玉荣 编辑|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