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东方教育时报|张华瑞:为贡山的教育搭一把天梯

2015年02月01日

云南,距离上海2000多公里的滇西边境山区,远离城市与繁华。

在那里,有几位互称“挂友”的人,他们是来自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的干部、教师,在滇西挂职工作。他们用专业知识培育新产业,建平台、引项目,为当地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这些上海高校派出的挂职干部用近一年的实干赢得了滇西人民的心,也种下了无法解开的浓浓滇西情结。

在他们即将结束挂职工作之际,时报特派记者远赴滇西德宏、怒江、大理36县,对他们进行了实地采访,听他们讲述在滇西近年的心路历程和精彩故事。

支援贡山

点击查看原图

张华瑞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级干部

挂职任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副县长

心语

贡山县是怒江的缩影,独龙江乡又是贡山县最偏远、最贫困的地方。我常常觉得,在贡山挂职,只要耐得住寂寞,就成功了一半。

从贡山到怒江只有唯一的一条道路,如今200公里的山路开车要六七个小时,平均每1公里就有一个弯道。有次我从独龙江乡调研后返回县城,恰好走上了刚刚修建的独龙江隧道,原本1个多小时崎岖凶险的山路,如今通过6.68公里的隧道只需要十几分钟。一个隧道的打通对很多城市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它成为彻底打通独龙江乡通往外界的通道,结束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实现全年通车。

我想道路的畅通只是一个开始,这势必会为独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让我更期待的却是,能够打通贡山县的老百姓与世界交流的渠道,从而能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们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寻找他们未来的新世界。

对话

时报:您觉得挂职干部应该如何把新观念和新理念落到工作中?

张华瑞:挂职干部首先应该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切中当地的特色工作等,其次在了解中央的政策方针路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如: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桥头堡”建设和怒江扶贫攻坚大会战等机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推动贡山县的科学跨越发展。

此外,挂职干部应该对自身事业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热爱,对挂职的责任和重担有一种敬畏,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发挥人脉的优势、不断拓展工作的需求,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融入新理念和新观念。

时报:作为挂职干部,您对贡山县的发展有何期待?

张华瑞:贡山县的独龙江乡自1965年才修通驿道,该乡从2010年以来开始整乡推进扶贫工作,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一步登天”,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最近,独龙江隧道也已修通,这才是独龙江乡发展的大好机遇。未来,应该着重做好独龙江乡的旅游开发,规划好独龙江的旅游内涵和品牌,确保独龙江的旅游资源有序、可持续、紧扣市场所需地发展。

虽然我的挂职工作快要结束了,我却留下了一辈子的贡山情。无论未来走到哪里,我始终都会关注贡山县的发展,并为贡山县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山夹两江,风光秀丽,这里是贡山县;95%的土地均有坡度,农民安家只能在坡度为25°以上的地方,这里也是贡山县。自从整乡推进、整族帮扶以来,贡山县人民的生活可谓“一步登天”,在挂职干部张华瑞看来,这固然是件令人振奋人心的事,但他更关注的是贡山孩子们的未来,因为这才是贡山真正的未来,如果能为贡山的教育搭一把通向外面世界的天梯,那贡山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刚到贡山县挂职的第一个月,张华瑞不搭车,也不带秘书,更不通知学校,一个人就去学校调研,直到门卫把这个“陌生的外乡人”拦下,“几番盘问”又联系当地教育局,这才明白原来他是华东师大来的挂职干部。张华瑞进了学校,可他却不听汇报,直接进了课堂,一节课一节课地听、一页笔记一页笔记地认真记录,然后再与学生、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了解情况。整整一个月,他深入全县14所学校的课堂,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图书室、实验室等等。

点击查看原图

刚开始的时候,张华瑞一边听,一边记,很少发言,他成了乡亲们眼中“默不作声”的干部。其实,此时的张华瑞正在多联系,他发现每个学校图书室里的书都非常欠缺……于是,他联系了华东师大工会给山区学校捐赠了大量图书;为全县唯一一所幼儿园争取了不少玩具;有一所学校坐落在半山腰上,唯一的一条路是土路、下面是江,学生们上下学非常不便,为此他多方筹措资金,修了一条宽的水泥路,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默不作声”的张华瑞,一下子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有辣味、动真格”的好干部。“来云南之前觉得这里天蓝水绿是个好地方,来了之后发觉确实是个好地方,可当地的教育现状却非常落后,有些学校和孩子们的家庭条件艰苦得直令人揪心。”张华瑞说:“我一个人去调研就是想多看真实的情况,多了解孩子们的需求。”

“很敬业,很务实,很谦虚。”这是贡山一中校长陈春林对张华瑞的评价,“他带来了新的思路,始终能跟群众和干部在一起。”去年暑假,张华瑞促成了全县幼儿教师与华师大幼儿园网络培训,此外还促成10名中学教师到华东师大参加第四届“卓越教师”暑期培训班,让这些教师有机会与上海基础教育界的专家近距离接触,与云、贵、川的优秀同行面对面交流。

点击查看原图

发展是硬道理,张华瑞深知这一点,于是他想方设法、马不停蹄地帮助贡山县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华东师大形成成熟的合作模式。在他的推动下,各个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需求,就开展相应工作。”张华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除了在教育事业上投入的大量精力之外,张华瑞还指导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乡镇的建档工作,修订出版了首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志》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志鉴编纂指南》,制订并完善新的《贡山县地震应急预案》,并设定3块应急避难场所等等。

一段贡山情,让张华瑞留下了一辈子的牵挂。在这山清水秀的大山里,有孩子们对“张叔叔”的喜爱,有乡亲们对“张县长”的感激……这千丝万缕的情谊,让张华瑞感慨万分:“以后,我还会来!因为,我要和大伙一起见证贡山未来跨越式的大发展!”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原文记者|荀澄敏 本网编辑|戴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