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联合时报|文军 丁金宏: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2015年03月25日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上海一些社工机构派出了不少专业社工,在援建都江堰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上海社工在板房安置区开展活动


  阅读提示:国内外经验表明,社会工作特别是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对非常必要、非常有效。建议大力推进灾害社会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将社会工作纳入灾区整体重建体系中;实现社会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合法介入;努力培养一支在灾害发生时就能够组织投入的灾害社会工作专业队伍。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非典事件后,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些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制度,但在现行的各类制度和管理体系中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影响了应急管理的效果。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秉持助人自助宗旨,服务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职业活动。灾害社会工作以受灾群众、家庭和社区为服务对象,帮助受灾对象修复受损关系、提升发展能力、增强社会功能、走出生活困境的专业服务。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完全有必要将社会工作纳入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使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成为应急救援当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现有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和运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总体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度。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突发事件应急办法,逐步实现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灾害救助的法制化和体系化,但各地的进展参差不齐。与此同时,灾后救援的具体运作机制还不太明确,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一直没有明确地被纳入到国家层面的应急管理和灾害救助体系之中,使得社会工作介入到突发事件和灾害救援当中始终面临合法性的问题。

  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灾害救灾队伍中相对缺失

  我国当前的救灾工作方针是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互助、生产自救,强调政府主导,各级政府分级管理,各部门分工实施,同时社会各部门共同协作的组织体系。整个应急管理机制和救助体系更多的是在体制内自上而下来运作的,缺乏社会力量和专业服务人员的制度性介入。实际上,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专业的服务方法和技巧对受灾民众进行救援与服务,有利于提高受灾民众的满意度。

200910月下发的《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将培育和发展救灾应急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吸纳社会工作者参与救灾应急工作,探索建立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开展减灾救灾服务的联动机制。从我国近几年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灾害救援实践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上海市民政局曾经组织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汶川大地震、鲁甸地震等灾后重建服务之中,但实际上对社会工作在何种情况下启动社工专业服务,以及如何具体开展专业服务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制度性规定和保障措施。

  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实现社会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合法介入

  需要进一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为社会工作合法性介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制度保障。要不断总结之前的救灾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出高效合理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鲁甸地震后,民政部在国家层面首次统一组织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队伍赶赴灾区参与救灾工作,并以此尝试将社会工作纳入到国家救灾体系之中,积累了不少的服务经验。

  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将社会工作纳入灾区整体重建体系中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国家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各个救援子系统之间,以及不同功能的救援队伍之间的协调统一与共同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119日视察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时,针对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安置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交叉在一起,要协调指挥,统筹有序安排,总体考虑设计的重要指示,强调了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共同完成。因此,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在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中将专业社会工作的救助和介入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社会工作服务在灾后重建中的角色地位,发挥其资源整合与能力优势。

  努力培养一支在灾害发生时就能够组织投入的灾害社会工作专业队伍

  首先,要加强对专业社工有关灾害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培训,提高现有专业社工队伍的灾害救援意识和能力;其次,在社工队伍的建设上,不仅要依靠外来社工力量的援助,更要注重灾区当地社工人才的培养和机构的发展,保证灾后社会工作服务的长期性,要注重面向不同灾害类型以及不同类别受灾人群的特殊性社工队伍的建设,以不断适应国家防灾救灾体系建设的新需要;最后,要厘清专业社工参与灾后救援的职能范围,服从应急救援工作的总体领导,注重与其他救援人员的相互配合。

  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可以介入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

  社会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般是分阶段性进行的,在不同的阶段,受灾民众的心理及需求是不同的,社工介入和服务的内容也应有所改变。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灾后社会重建的服务价值就是在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的基础上,逐步帮助恢复和重建遭到灾害破坏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因而专业的社会工作对于灾区以及受灾民众的系统介入和整体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灾害社会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

  要从政府层面上进行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制度的建设,包括灾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激励、考核和资格认证、行业规范、注册管理、评估监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包括灾害社会工作者的薪酬、社会保障、岗位配置;灾害救援资金和物资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国家和出资方的合作及三方行为的规范等配套政策和规范措施的建立和健全。推动灾害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才能为灾害社会工作介入到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文军系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金宏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联合时报 本网编辑|戴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