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走向。随着“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互联网与教育的碰撞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探讨的主题。

在线学习期待更深入地发展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音译为慕课),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带有大学知识社会化传播的公益色彩, 随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国际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在线系统学习的可能。
MOOC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速,从2013年正式进入,2014年引发热点后,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成为第一批在国内开发MOOC的高校,但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大。而且时至今日,仍局限于985、211等国内高校,其开展的精英型MOOC也不一定符合应用型的课题。
据了解,国内的MOOC大多为课程提供商,只把课程放入网站播放,没有后续服务,和视频公开课一样,导致一直坚持学下去的人不多,用户粘性不大。有专家分析指出,MOOC可以传授某种知识,并运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如何把技术真正交给学习者、提供实习实训活动?目前还在积极探索中。
在线教育与课程实训、就业创业结合
日前,上海市教委举行的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媒体通气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低于去年同期,1月同比约低5个百分点,目前低0.03个百分点,差幅呈下降趋势。那是否能将MOOC这类的在线教育与课程实训、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呢?
“因为大家基本都在上学或上班,学习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复习资料要精要少。”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的小马刚刚通过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之前他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费了好几天功夫在网上下载了很多课件和视频教程,下载完又不知到底该选择哪家,耽误了他不少复习时间。在向笔者讲述学习经历时小马表示:“吸取教训之后,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在网上报名一门完整的课程进行学习。我自己在‘易班大学’报名了《二级建造师高频考点班》。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已经掌握了所有的考点和注意事项,给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了一次大扫盲。”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系的小米在导师的建议下,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抽时间再学习一门小语种,“这样找工作的时候会比较‘抢手’”。小米通过在“易班大学”找到了一门“日语基础”的在线教育课程,学习3个月之后,她表示:“感觉很适合在闲暇时间碎片化学习,而且即使是零基础也没有关系,只要坚持学完,你会瞬间惊讶‘竟然就这样学会说日语啦!’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网上学习档案将与未来求职相匹配
对此,“易班大学”的负责人忻海介绍道,“易班大学”就是专门为在校大学生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量身打造的高品质职前教育在线平台。据悉,该平台上线不到3个月,已有近40家国内顶尖培训机构与其合作,提供高品质的在线教育课程。同时,该网上平台还为大学毕业生建立网上学习档案,记录从学前测评、在线学习、线下实训、参加考试、获得证书到就业创业,到再次测评的完整教育经历。依托高校易班工作站的线下资源,通过线上名师答疑解惑、线下实训演练,无缝对接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实工作需求之间的断层。
学什么?怎么学?对于对未来职业生涯迷茫的大学生,“易班大学”在学前,向学生推出在线职业倾向测评系统,帮助学生找到真正的职业倾向,同时匹配个性化学习方案。学中,“易班大学”注重对线上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监督,学员需按要求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并参加线下考试获得证书。
完成在线教育课程,获得相关《职业测评报告》、《易班学习档案》、《易班大学认证证书》后,将会在“易班大学”形成“微简历”,而在“互联网+”的思维影响下,未来“易班大学”将匹配大数据,为学员推荐最新的职位空缺,另一反面也同时对接企业的招聘需求,精准化推荐人才。“易班大学”也计划未来联合融资机构,为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的孵化。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要求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到202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3000余门。未来,在线教育平台面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互联网时代,快速找到自身定位、创新产品理念同时嗅探到用户真正的需求,不断完善才是出路。
阅读原文
记者|徐红清
摄影|施培琦
来源|青年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