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为期三天的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佛年教育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逸夫楼报告厅顺利闭营。“佛年教育学科”夏令营已经举办三届,旨在邀请全国知名高校有志于报考、推免至华东师大教育学部的2012级优秀本科生前来体验学习生活。
经过严格的筛选,本次夏令营从1000多名报名学生中筛选出了来自61所高校的144名营员。在短暂而充实的三天时间里,营员们聆听了教育学部各学术名家的讲座,参加了为营员量身打造的读书分享会,与各专业负责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专业咨询,并通过“海派文化之旅”领略了上海的独特魅力。
为让营员们更好地体验华东师大的学习生活,增进营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本次夏令营将144名营员分成15个小组,安排了5位青年老师作为“班主任”,全方位地掌握营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希望就在你们”
7月16日,“佛年教育学科”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逸夫楼报告厅举行。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汪海萍、教育学部副主任黄瑾、教学事务部主任白芸、科研事务部主任李政涛、学生事务部主任孟永红、国际事务部主任杨福义、人力资源部主任赵丽以及担任夏令营班主任的各位青年老师等共同出席了开营仪式。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韩春红担任开营仪式主持人。
袁振国代表教育学部全体师生向营员们表示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简要介绍了华东师大原校长、教育学家刘佛年的生平,并从历史的角度阐释了当前教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指出“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的社会现象客观反映出教育专业研究的不足,并期待未来有志于从事教育研究的有识之士能够不断奋斗、贡献智慧。袁振国寄语营员们“教育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就在你们”,向大家表达了自己的期许和希望。
开启学术之旅
开营仪式后,精彩的学术报告接踵而至。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学与生命成长》精彩报告,使营员们纷纷感慨“让教育学奏响生命成长之歌”;教育学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题为《为课程,为学生》的报告,呼吁“更好的课程,更多的快乐,欢迎你们,让我们一起去看海!”针对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阎光才作了题为《高等教育学的专业责任与问题意识》的报告。丁钢教授的《阅读是一种经历》,周兢教授的《以国际视野看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朱益明教授的《教育与教育研究》都让大家收获颇丰。石伟平教授让大家了解了转型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刘春玲教授让大家知晓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特殊教育研究的进展,彭正梅教授为营员们讲解了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教育学,高志敏教授分享了“成人教育:关注现在的自己,心系前辈的当下”。
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不仅开阔了营员们的学术视野,也让大家对教育学部教育学科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与大师对话——读书分享会
7月16日晚, 15组营员分5个会场进行读书分享会,分别围绕柏拉图的《美诺篇》(节选自《柏拉图全集》)、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孟宪承的《大学教育》等五部经典名著开展研读。教育学部五位青年教师程亮、张永、张东海、沈章明、王占魁受邀担任导读导师。
第1分会场的营员们在阅读导师程亮的指引下研读柏拉图的《美诺篇》。教育哲学虽然看起来晦涩难懂,但在导读导师程亮和营员们的讨论中变得具体而真实。第2分会场的营员们由导读导师张永带领,就《我的教育信条》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讨论会。通过思维的碰撞,使理论更加平实。第3分会场的营员们从雅斯贝尔斯教育目的谈起,呼吁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创设真诚和谐的教学环境,导读导师张东海引用雅氏的名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第4分会场的同学通过研读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进而对当下中国的教育热点地域差异的不平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不受重视、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5分会场的营员们研读孟宪承的《大学教育》,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师生总动员
为进一步加深营员对教育学部下设系所、专业的了解和认识,7月17日上午教育学部各研究生专业招生宣讲会举行。
此次宣讲会共分为六个会场,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教育政策学、教育文化与社会、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16个专业的相关负责人向各位营员介绍专业情况,并从专业设置、招生方案、教学研究等角度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教育学系的朱益明老师、王伦信老师、汪亚琼老师,课程与教学系的孔企平老师,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李梅老师,职成所的徐国庆老师,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的吴永和老师,学前教育系的周念丽老师,特殊教育系的昝飞老师,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的刘巧云老师,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的彭正梅老师,教育管理学系的董辉老师等出席。各系所的研究生代表还从在教育学部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学生活动、出国访学等方面向营员们介绍了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体验海派文化
参观校史馆,是本次海派文化之旅的第一站。讲解员为营员们讲解了华东师大的发展历程、历任校长及各领域专家学者。从历年来华东师大人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到华东师大当前重点发展的领域,琳琅满目的奖杯、奖状令营员们赞叹不已。
为使营员深入了解上海,7月17日下午各小组在领取任务卡后,分别前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或标志性建筑所在地点开展活动。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营员们游览了外滩、城隍庙、豫园、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徐家汇等上海知名旅游景点,与繁华的大上海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大家有说有笑,拍照留念,在收获友谊的同时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依依离别情,来年再相会
7月18日上午,夏令营闭营仪式在逸夫楼报告厅举行。教育学部副主任黄瑾教授在主持闭营仪式时肯定了营员们的精彩表现,“虽然只有三天多的学习生活,但留给华东师大的却是承载着你们青春和理想的坚实足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成为各位同学青春生命里闪亮的一笔。”
营员们通过视频、书法、歌曲、舞蹈、小品、走秀、手绘等多种方式,立体而全面地展现了三天来的收获与感悟。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吴彦彤同学,作为营员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临别的时刻,营员们有话要对教育学部说:我们已经爱上了这片充满智慧、友谊和人文气息的土地。”
阅读原文
记者|谢晓英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