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如何提高学生“抬头率”?日前,上海市首届大学语文教学决赛暨总结展示活动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进行。经过初赛选拔后的21名教师参加了决赛。
一名参赛选手道出了目前大学语文课堂存在的尴尬,“课时短(只学一个学期),容量少,学分少,有学生认为这是中学语文的重复,因而思想不重视,学习不努力。”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学生“抬头率”,不少高校大学语文教研室都动足了脑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教师黄伟建告诉记者,作为一所工科学校,上好大学语文课不容易。他们观察到有学生喜欢把自己写的文章给老师看看,于是教研室组织学生办了一个大学语文的博客——“人文家园”,让学生把文章在网上公开发表,让大家来点评。这个尝试的效果很好,至今博客上已有3000多篇文章。学生自己组织的汉文化社团找来语文老师指导,很快成为了学校的五星社团。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创者,华东师范大学除了常规语文课程外,还围绕“大学语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原创文学大赛、“樱桃杯”作文竞赛、“仲夏诗语”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上海市首届高校语文教学比赛旨在提升高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切实增强高校语文教育质量。比赛共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在今年7月成功举行,共有29所高校51位教师报名参加比赛。
决赛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朗诵与演讲等四个组别,参赛选手按组别进行现场教学,评审专家根据选手教学设计、现场讲授、教姿教态、教学效果及现场答疑情况进行综合评审并评选出每组第一名选手。
阅读原文
记者|张欣驰
来源|劳动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