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一重要讲话,既是对党把握正确方向的坚守,又是对奋斗新征程战略定力的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高举旗帜、坚定道路、振奋精神、锚定目标的深入实践,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斗志更加昂扬,步伐更加刚健。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凝聚共识,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色彩更加鲜亮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概念后,党的十三大就把它作为“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自此,每一次党代会的主题词中都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词语,举什么旗在长期实践中始终没有改变过。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发展,旗帜就是坚持的方向,就是塑造的形象,就是行动的圭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团结人民在曲折中摸索、比较中鉴别、经验中积累树起来的一面旗帜,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推进中树起来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这是一面引领当代中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光辉旗帜,是一面推进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光辉旗帜,是中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重要力量的光辉旗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创新发展中,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形成一系列标识性理论,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新时代十年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奋斗中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鲜亮地高高飘扬。
党领导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国内外形势深刻而急剧的变化。许多史无前例的、出乎意料的事情不断发生,令人们产生了“世界怎么了”的疑问。各种试图求解这个时代之问答案的主张、思想、思潮五花八门,误导思维、搅乱视线、制造矛盾的逆风逆流增添了人们更多的困惑。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巨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开创新局面到进入新时代,以不断创造新成就的伟大实践,为党高举的旗帜增光添色,向扑朔迷离的世界展现一抹希望的光亮。
奋斗新征程,旗帜不能改,不能变,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化旗帜意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中国号”这艘巨轮行稳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方向的导航,就是航行的坐标,就是把舵的罗盘。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错道路,就到达不了胜利的彼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轮廓更加清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走自己的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就是通过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才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百年奋斗,积累了走自己路的丰富经验,建立了走自己路的历史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实践探索中遭遇挫折形成的。在摆脱苏联模式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闯出了一条在中国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4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以胜于雄辩的事实为这条新路的无比正确作出了有力注解。党和人民在这条新路上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有成就感。对这样一条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没有任何理由不百倍珍惜,没有任何理由弃之不走。
道路决定命运,走什么样的路昭示着什么样的前途。从没有路到找到路,从道路选择到道路坚定,走好路的过程伴随大风大浪的洗礼。一路走来,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反对、攻击、诋毁没有间断过,国内也有一些怀疑、动摇、非议的噪声出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党中央把压力视为考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从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轮廓不断清晰,内容不断丰富,实践不断拓宽,思想不断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奋斗新征程必须进一步把这条路走实走深走远。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精神是力量的化身,精神所在就是力量所在。精神是形象的展示,精神状态就是面貌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一刻也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纵观世界各国政党,中国共产党堪称是精神最富有的政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绽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熠熠光彩。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支撑了党团结带领人民闯过一道道沟坎,度过一个个关卡,赢得一次次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局面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创造性成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社会主义事业是干不成的。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延展构成一部川流不息的精神发展史,实践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不断得到新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重大概念,揭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深刻内涵。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代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是继承优良传统、赓续革命血脉最根本的红色基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出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增添了新的瑰宝。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价值在于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相契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富有伟大精神的民族,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乐于奉献、吃苦耐劳、艰辛创业、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创新创造等为主要表现的民族精神,打造了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中国人民凭藉伟大民族精神结出累累硕果,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充分激活了伟大民族精神内涵的要素,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力量支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团结带领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新征程上,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斗争精神,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是奋斗新征程必须始终保持的精神状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更加接近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百年实践留下一步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足迹,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座座里程碑是党团结人民不懈奋斗树立起来的。从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到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到实现人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到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循序渐进的伟大飞跃中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党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今的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扭转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目标越来越近,信心越来越足,能力越来越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胜利的曙光已经在中华民族面前展露,胜利的目标在向中国人民招手,锚定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阅读原文
作者丨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丨南京日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