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看!这封特殊的教师节来信

2022年09月10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如果我们国家有一个孩子没接受好的教育,我都觉得自己有责任。这句话镌刻在后来许许多多人民教师的心里,并激励着老师珍惜与每位学生的相遇。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在向师长们衷心道一声“节日快乐”的时候,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中队辅导员、党小组长施佳乐;2020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陈前;黄浦区骨干教师、上海市光明中学教师处副主任赵程斌;2021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以及东师范大学河口重点实验室教授、海洋塑料和微塑料治理专家李道季五位老师,以提笔写信的方式,与同学聊聊当教师的快乐和追求,对同学们又一崭新学年的期待和嘱咐。

  当我们读懂了这特殊的“开学一课”,就是对他们节日的最好祝福,对师长最深情的感念。


李道季:求是、求实、求新、求成


同学们:

  展信好。

  写信的这一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今天是第38个教师节,也正好是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的第38年。

  秋高气爽的时节,美丽的校园又迎来了一批“萌新”。在“开学第一课”的当口,我想跟大家说一段我与我的恩师、我国河口海岸科学的奠基人陈吉余院士的小故事。当时,他告诉我,我是第一个学海洋生物来研究河口海岸的,他对我的希望是,不能只做海洋生物,要在学科交叉领域中做出成绩和贡献。

  陈先生这一代科学家是在国破家亡的旧中国求学和成长起来的,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立志报国的精神和家国情怀。陈先生早年在抗战时期在内迁贵州的国立浙江大学求学,1951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新组建的华东师大。

  那样的时期,磨练了他艰苦耐劳意志、求真务实的思想和作风,为他后来创建中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注入了思想和精神动力。陈先生后来给我们总结了他一生在学海中探索而恪守的铭言:求是、求实、求新、求成。

  陈先生说:“求是”必须是事实,不能脱离实际,必须“求实”,从实际出发;求真理不能受传统概念所约束,因此必须“求新”;要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韧性和耐力,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必须有“求成”的要求。也正是陈先生的这个治学思想,是他在以后漫长的学术研究和服务国家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建立和发展了中国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的河口海岸学科体系,并扩展到环境、生态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研究领域。同时,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所和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精髓,是学科向纵深发展的动力。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从一开始,就在陈先生带领下,高瞻远瞩跳出传统静态描述的框框,走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的研究道路。随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陈先生深切地感觉到要在更深层次进一步揭示河口海岸地区的海陆相互作用和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就必须汲取其他学科的营养,为我所用,这也是学科不断发展的关键。那时,河口海岸研究果断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引进人才,组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庞大研究团队。我也正是这个时候来到华东师范大学从事河口海岸科学研究。

  陈先生带领大家以求是、求实、求新、求成的精神,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为全国海岸带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浦东机场建设,为我国河口、沿海航道维护、港口建设和海岸带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可行性论证、前期调查和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等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科研开路先锋。记得当时老先生曾在水泥板简易房办公,忍受着烈日严寒、蚊虫叮咬,在野外工作中,忍受着风浪和晕船考验,奋斗在科研一线。老一辈教师正是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才有了现在。

  当前,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国家也正在迎来一个更加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我们的世界也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成为国际社会聚焦的问题。今天,我给大家讲述一位老院士奋斗拼搏发展了我国河口海岸事业的过去,为的就是想要大家继承和发扬师大人优良的光荣传统,胸怀家国情怀,学好服务国家的本领,勇担时代使命,迎接未来的挑战。

  同学们,我们正期待着你们接过接力棒,锐意进取,在国家发展的新时代壮阔征程中,谱写出属于你们的青春画卷。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重点实验室 李道季

2022年9月


阅读原文


记者刘春霞 刘昕璐

来源丨青春上海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青年报丨老师来信,充满了期待 学生成长,是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