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上海教育新闻网|翻译家王智量个人藏书、签名本、手稿本特展举行

2016年06月23日


  6月21日,“致敬诗意栖居的童心教授----王智量先生个人藏书、签名本、手稿本特展暨捐赠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王智量先生的捐赠是华东师大图书馆近年来收到的最大捐赠。其中,藏书2055种,签名本638种,手稿本9种,俄文书187种,西文书42种,个人著作35种;另外,有80份手稿、29幅画作已于2014年捐赠华东师大档案馆。

  王智量先生是我国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名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和作家。他坚守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学术操守,以文学为使命,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主要专著有《论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小说《饥饿的山村》,主编《俄国文学与中国》、《外国文学史纲》,译著有《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安娜·卡列尼娜》等30余部,2013年出版了《智量文集》14种。

  王智量先生的影响遍及海内外。前苏联政府曾特地向他颁发了感谢状,他也曾三次接到前苏联政府的访问邀请。他翻译的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大陆唯一的译本,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与英国。他创作的《饥饿的山村》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海外。他的译作、学术研究和教学,影响了几代学子和一批上海作家,硕果累累。因此,他的捐赠在学术传承、学科建设、师范教育、人文精神的传播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家王小鹰回忆了学生时代受教于王智量先生的情形和故事时说,王老师的课让她受益匪浅,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看到了一种文学光芒,为自己的创作生涯开了很好的头。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表示,王智量先生是我国当代外国文学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之一,先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始终以文学为致力之地,启蒙了一代国人,影响了一批作家。捐一次书籍,留一份真情,王先生的慷慨定会使学校师生和学术同行受益匪浅,相信图书馆会通过种种渠道,让这些珍贵的捐赠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阅读原文

记者|于健玲 戴琪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