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上海高校师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热潮:用青春行动助力“希望之城”

2022年07月02日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上海高校师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热潮。青年团干部、教师和学子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彰显青年担当,履行青年职责,用青春行动助力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实现青春和城市的双向奔赴。


勇于作为 高校共青团 引领青年学子 搭建广阔舞台


  “我们将始终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各领域为大学生搭建锤炼品格、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广阔舞台”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俞虹说,党代会报告催人振奋,“上海要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深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展职业发展通道,为追梦圆梦提供机遇和舞台”等论述,都为广大青年描绘出在上海发展的美好前景,明确了开创事业的奋斗目标。

  作为一名高校团干部,俞虹说,我们将始终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各领域为大学生搭建锤炼品格、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广阔舞台,充分动员暑假期间的大学生力量,积极投身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在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用智慧和汗水投身城市建设、国家发展事业的同时,深入关切青年所难,主动解决青年所困,和他们一道在更壮阔的新征程上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新奇迹。

  上海大学团委书记冯凌燕认为,高校共青团要进一步勇于作为,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深刻践行“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自觉服务青年,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

  “上大团员青年要广泛参与城市治理、社区公益、社会服务。在当前社区和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有所作为,共青团要团结引领青年,投身志愿服务,在奉献担当中展示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在冯凌燕看来,报告中的“历史会记住为这座城市坚守和付出的所有人”,也十分鼓舞学子自觉在这段恢弘历史中彰显上大青年奋斗过的青春印记。

  “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晒出了过去五年上海取得的成就,又站在时代的高度,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奋斗蓝图。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当代青年是幸运的,也是极具挑战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团委书记董旖旎表示,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们将切实把市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她也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以青年发展政策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引等为重要抓手,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共同奔赴一场追寻梦想、创造奇迹的青春之旅,用青春行动助力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实现青春和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厚植信念 高校教师 发挥育人作用 担起青年责任


  “我要牢记为党育人的职责使命,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教材和生动案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真学习后,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党史研究者,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谈思嘉倍感振奋,“我要进一步聚焦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开学理化阐释,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把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逻辑体系阐释清楚、研究透彻。同时,我要牢记为党育人的职责使命,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教材和生动案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上海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谈思嘉感到,未来要通过更多组织红色场馆现场教学、实践体验上好大思政课,引导更多学生触摸和感知红色历史,让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变得“鲜活”起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之中。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鲍金教授认为,党代会报告的重要主题,凸显了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在城市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持续建设人民城市,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近两年带领学生参与了“北外滩高标准全要素市政市容提升工程”、虹桥街道社区治理“一街一品”等十余个设计实践项目与活动的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安大地感到,要在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价值引领,自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上海是一座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安大地将抱以更多的热情带领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同时,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提炼出以“人民城市”为核心,融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精细化治理”“城市软实力”“公共健康”“平战结合”“15分钟防疫生活圈”等内容,持续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融合价值引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学生深入社区、服务社会,深刻感受先进理念指引下的上海速度、上海高度、上海温度。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青年教师张鹏正切身感受到近年来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成效显著,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在不断提升。“今后,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和通过开展基础研究,为上海的文化事业作出自身更大努力,贡献智识与青春。”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上外罗马尼亚语青年教师张万旭感到,如何立足国家需要和区域发展定位,更好发挥育人作用,需要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结合学校“多语种+”卓越人才培养战略,自己将在教材改革、课程建设过程中纳入更多“青年”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承担起青年责任。

  “新征程新期待,如何接好历史接力棒,引导服务青年学生,需要我们不忘师者初心,不负青春韶华,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上海增添新的荣光,为国家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张万旭说。


绽放光彩 莘莘学子 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追梦


  “如果说曾经有幸能够作为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体验者,那么今后的日子里,希望自己能够将多年来的所学、所得投身到这座城市的建设中去,成为一名建设者和筑梦者”

  “党代会报告让我十分振奋。” 张海扬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名博士研究生。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一分子,他把自己的力量汇入到了抗击疫情的团结奋斗中,在核酸采样的“战场”上,与各行各业的青年志愿者们同心同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这段青春岁月中难以磨灭的经历坚定了我捍卫人民健康的理想追求,作为一名青年医学生,我肩负的使命更加熠熠生辉,也鼓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学好治病救人本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在上海迈向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进历程中,张海扬期待成为卫生健康领域的一颗螺丝钉,为健康上海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华东政法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查遇阳同样深受鼓舞。作为一名在沪求学的学子,查遇阳曾参与过第一届进博会的志愿工作,见证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曾游走于上海的街巷,感受过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感和蓬勃的生命力;也曾体验过“魔都”的繁华与先进,享受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物质条件。

  “如果说曾经有幸能够作为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体验者,那么今后的日子里,希望自己能够将多年来的所学、所得投身到这座城市的建设中去,成为一名建设者和筑梦者。”查遇阳说,在打好学科基础的同时,要发挥青年人的勇敢和热忱,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善于创新。身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子,也更应该不断思考如何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科学发展添砖加瓦,贡献智慧。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会执行主席,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高馨远说,自己何其荣幸于两年前来到申城深耕学业并成长为一名学生骨干,上海的红色场馆、革命遗迹都使他对党的事业开创和发展,对党奋斗历程的艰辛和非凡,对党始终坚持人民之上的坚守和力行有了深切的认识。

  “站在新起点,自当亲做表率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发挥专业所长,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以高昂的斗志和热情参与城市治理、社会服务,追梦圆梦于希望之城!”高馨远说。

  同校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吴秋瑾说,作为一名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党员,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强大动力,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锤炼过硬本领,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不断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在创新创造中展示才华,用专业技能服务上海城市和社会发展,让青春在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中绽放光彩,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昕璐

来源丨青年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