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闵行报|“家门口的好学校”怎么办?听这位著名的“老师的老师”这么说!

2016年07月15日


  7月6日,梅陇镇读书节活动之“人文梅陇微论坛”如期举行。这次微论坛格调一如既往的很高,请来了“老师的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暨哲学学部委员童世骏教授做交流。



  所谓微论坛,其微,不仅在于规模不大,而在于切入点很小,以小见大,窥斑见豹;其论,不仅在于大家各抒己见,思路很活,讨论方式很丰富,却强调碰撞与火花的激情;其谈,不仅在于摆事实,讲道理,把论点放在坛子里,更在于大家将各自的观点进行沉淀:让每位与会人员都得到思考与启迪。



  论坛前,童世骏教授参观了获得“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的梅陇镇社区学校和受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高度赞誉的梅陇镇蔷薇小学。



  论坛上,童世骏以“责任与尊严”教育为切入点与梅陇镇21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他以“爱岗敬业爱岗不敬业恨岗敬业您是哪一类呢?”幽默地引出话题。

  就尊严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童世骏说,教师的首要责任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因为,人生最基本的三个问题是:“有何物”(having)、“做何事”(doing)和“成何人”(being)。在这三个问题当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是回答“成何人”的问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解决“成何人”的问题,当作最重要的任务。

  其次,教师不仅要进行“爱的教育”,而且要进行“尊严教育”。“成何人”问题的核心,是人的尊严——在即将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代中国,人民不仅要过幸福的生活,而且要过有尊严的生活;“富而教之”的核心是“富而贵之”,而这里的“贵”不是传统社会的“尊贵”,而是现代社会的“尊严”。

  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如官员腐败、老人碰瓷、学者作弊、游客出丑、路人哄抢、吸毒贩毒、大学生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等等,与“尊严”缺失有很大关系。他认为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尊严教育”,提高个人的尊严,也是“反腐”的有力措施。



  “尊严教育”的最好形式,是教师通过身体力行而体现的“师道尊严”。教师的责任,教师作为个人的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教师作为教师的身体力行:履行“尊严教育”的责任,是一门重要学问。他认为从招生分班、教材教法到遣词造句、肢体语言,都要体现对孩子们的尊重,体现培养孩子们人的尊严观念的要求,一方面追求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在校园内杜绝一切侮辱性的言行。

  最后童教授引用了李大钊的一段话“言天生众民,有形下之器,必有形上之道。道即理也,斯民之生,即本此理以为性,趋于至善而止焉”,引申到整个社会层面,提高国民的尊严,从“蛮不讲理”到“乐于讲理”,从“强词夺理”到“善于讲理”,从“言不由衷”到“敬于讲理”。

  童教授充满哲理与思辨的发言,在论坛现场引起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梅陇的教师们纷纷提问,请“教师的教师“答疑解惑;



  蔷薇小学老师:如今的学生越来越有个性,但是缺少对规范和规则的认识,有些家长缺不以为然,作为老师要如何让家长也认识到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答:幼稚是尊严不够,会成长是一个理解普遍价值意义的过程,成熟的人格是普遍价值与特殊认同并存的。相信这样和家长沟通,他们会理解。 民办育苗小学校长:育苗小学就是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小公民教育,从小培养他们“五个”爱,让他们学会维护社会的尊严,同时,用榜样引领带动整个教师队伍。 

  《人文梅陇》主编刘辛培: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子,如今踏上岗位后,有许多对于写文章有敷衍了事的情况,您怎么看?

  答:要培养一个人的兴趣,教育要 “富而贵之”,而这里的“贵”不是传统社会的“尊贵”,而是现代社会的“尊严”。

阅读原文

记者|李成东

摄影|文并

来源|闵行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