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党中央在沪12年系列丛书编写启动会”在线召开

2022年06月17日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5月28日,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党中央在沪12年系列丛书编写启动会”在线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主持。

  参加“党中央在沪12年系列丛书编写启动会”嘉宾合影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提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33年1月中共中央迁至中央苏区,中共中央领导机构驻沪十二年。中共中央驻沪时期是党的幼年时期,也是党艰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时期,领导了一系列重大斗争。我们今天汇集上海党史学界的专家编写党中央在沪12年系列丛书,这是上海党史学界、出版界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挖掘“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资源的重大举措,努力携手推出一批拳头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致辞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在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彻底改写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谱写了壮丽篇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中共中央在沪十二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艰辛探索的时期,不仅在这座城市领导了一系列重大斗争,经历了腥风血雨的严峻考验,也在这座城市艰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党中央在沪12年系列丛书”编写工作的启动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回顾党中央在沪十二年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历史经验。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作主题演讲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在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演讲。她提出,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奋斗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中共中央在沪12年,领导全党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积极探索、不懈奋斗、勇于牺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中央在沪12年系列丛书”的编辑启动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号召,其意义重大。出版社高度重视“党中央在沪12年系列丛书”项目,并将其列入重点出版项目,努力为系列丛书的顺利出版保驾护航。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党中央在沪十二年系列丛书”责任编辑朱华华作表态发言。她认为,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中共中央长期驻扎地,上海肩负着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城市的红色底色擦得更亮的责任使命。我们将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抓好项目统筹、编辑加工、装帧印刷等各个环节,确保系列丛书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完成。

  

全方位、多角度回顾党中央在沪十二年的奋斗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根据地建设卷主编曹景文表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苏区根据地建设的历程可以发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红军始终牢记群众利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党的建设卷主编杨丽萍提出,本卷聚焦于党的建设,主要包括组织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旨在归纳党中央在沪12年党的建设的一般规律、历史成就与经验教训。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中央在沪十二年领导的党的建设,不仅为我们党的百年党建理论作了重要的奠基,而且作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法宝,也为党的百年辉煌作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组织工作卷主编黄琨认为,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组织任务服务于政治任务。这一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可以分为党的创立时期、国共合作时期、党的“五大”及其后党的“八七”会议至党的“六大”、党的“六大”至六届三中全会、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等六个历史时期,涉及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以及党领导的政权组织、军事组织、统一战线组织、群众团体等内容,是党的组织的奠基时期和重要发展时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宣传工作卷主编董德兵提出,党的宣传工作是党的整个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并把它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中共中央在上海12年,通过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理解、同情、支持、拥护党的主张;通过宣传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点燃了革命的火炬,鼓起了革命的热情,树立起革命的信心;通过宣传在革命者和建设者身上培植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严明的纪律性。党在创建时期开展宣传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成为我们党进一步发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滋养。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妇女运动卷主编张素玲表示,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妇女问题,把妇女问题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党对妇女运动的政治领导,明确指出妇女运动的发展途径和方向,建立妇女组织机构,传播并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注重对妇女运动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加强宣传教育,唤醒广大妇女挣脱封建束缚,投身民族解放潮流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上海市团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青年运动卷主编赵文表示,该卷主要反映中共中央在沪12年里领导创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指导青年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史。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青年运动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好、传承好这段历史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创建史研究,对于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开创新时代青年运动新局面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与共产国际关系卷主编李鹏提出,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可以称之为“两头好,中间差”。从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到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可分为三个八年:第一个八年,由于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大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早期的发展。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促进国共合作、推动中国革命方面。他还在发言中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到中共中央转移至瑞金苏区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关系与渊源。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统战工作卷主编贾秀堂提出,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挽救国共合作的努力,以及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建立统一战线的状况,党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在学生、农民、青年、妇女以及知识界等开展统一战线活动。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解放运动中实现自身团结和争取联合扩大同盟军的重要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文化工作卷主编黄亚玲认为,文化工作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教育、文化宣传、文化斗争以及文化运动四个方面。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的创造者,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把文化启蒙与民族救亡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动员了革命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军事工作卷主编王磊提出,通过梳理中共中央在上海军事工作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及先进知识分子的军事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较短时间内开始军事工作的初步探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早期中央军委对武装工农、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指导红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为人民军队的后续发展壮大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重要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工人运动卷主编张仰亮提出,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在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任务下,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上海总体指挥得当,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工农运动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实践舞台。中共领导的工农革命是一个全新的革命形式,无具体经验可供借鉴,更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每一步前进都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中央在沪十二年丛书总主编丁晓强最后作大会总结发言。他表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发源地、诞生地和中共中央的长期驻扎地。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33年春中共中央被迫迁往江西苏区的十二年中,除三次短时间迁离外,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均驻地上海,影响十分深远。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征程交汇点上,回望党中央在沪十二年的奋斗历程,深知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通过编纂党中央在沪十二年丛书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阅读原文


记者丨查建国、陈炼

来源丨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丨梁欢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