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即使身处方舱,心情依然需要被点亮

2022年05月02日

  快速传播的新冠病毒,使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面临着长时间居家隔离,以及可能转运至方舱医院生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即使身处方舱,心情依然需要被点亮。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师生们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最新科学研究发现,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策划编写了供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使用的《新冠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册》,为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及广大市民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

在方舱里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正确理解方舱这个暂时的生活、治疗空间,保持良好的心态,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正确告诉孩子“方舱”这件事


  《新冠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册》共分为5个部分,包含家庭如何应对方舱医院的生活、日常居家生活中家长可以做什么、青少年自己可以做什么、家庭可以做什么,以及其他心理健康支持资源的整理。

  记者看到,手册重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向家长介绍了有效的沟通策略。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切实可用的心理自助工具和居家活动安排,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和任务,提升家庭整体的适应能力,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

  在“我们如何告诉孩子方舱这件事”这部分其实是为了给家长提供与孩子交流“方舱经历”时的一些建议,涵盖了幼年、学龄期、青春期三个年龄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未成年人也与家长有着不同的理解、态度与感受。因而,这一部分希望能够给予家长们一些有关沟通方式上的帮助,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正确理解与平和接受“方舱”的存在。

  对于3—6岁那些懵懂天真的幼龄宝宝而言,讲故事、承诺与支持不失为一剂良方。在《新冠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册》里,善良勇敢的“熊猫侠”建造了一座大房子,我们住在大房子里,病毒就无法攻击我们,而家人永远在你身边,我们是彼此坚实的依靠;对6—12岁逐渐懂事的学龄小朋友,父母们可以更直观地给予安全感——方舱医院是叔叔阿姨的劳动成果,我们一起做抗疫小卫士,你拥有很多人的关心和照顾。

  心理专家建议,在面对12—18岁多面多彩的青春期孩子,家长们的讲述要有理有据并关注孩子的情绪。如从非典时期的“小汤山”医院,到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我们已经看到了方舱医院对人们有非常大的帮助,只有受到轻微影响的人们才会去方舱医院,里面有充裕的物资和完善的医疗保障,我们要对方舱有信心等。


规律作息、生活记录、觉察身体


  处于方舱时,家长要保持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只有先照顾好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好好照顾孩子,给予孩子战胜疫情、走出困境的信心。

  为此,从规律作息、生活记录、觉察身体等多个方面,《新冠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册》也给家长提出建议和策略。按时吃饭、好好睡觉、坚持运动、与孩子互动,好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并且能够拥有更为轻松愉悦的心情。生活记录方面,有些方法看似简单,但坚持尝试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比如,我们可以尝试每天记录三件好事。有研究表明,每天回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并对其抱有感恩之心,有利于我们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

  研究表明,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进行身体扫描的正念冥想训练,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充足的精力、更愉悦的心情。你可以在一天的时间里,留出10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以最舒服的姿势,自然地呼吸,按照视频里的讲解,放松心情,用心感受自己的状态。

  另外,寻求亲友支持也是一个好办法。越是困难时期,我们越需要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他人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想想看,你最想打电话给谁?谁能给你支持? 写下他们的名字吧。和他们打电话你想说些什么?或许是你的生活状况、心情状态、你的需要、对未来的期望,或许还有更多。你想什么时候给他们打电话?现在? 还是在什么时候,可以拿出纸笔写下你希望的时间。


尝试“守护‘大白’特别行动”


  我们常常还会有这样的体验——阅读完手机上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会感觉到很疲惫,或者很无力。这些信息中,有时还掺杂着难以辨识的谣言,威胁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要警惕负面信息的影响。

  从心理学研究发现,帮助他人也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更有价值,心 情更好。此次,编写团队在《新冠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册》里设置了一个“隐藏任务”:守护大白特别行动,提倡家长带着孩子去了解和关注身边的医护和工作人员,当他们穿上防护服变身为“大白”、默默付出和奉献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守护他们? 这也是团队希望家长们投入参与的内容。

   编写团队还建议,进入方舱的家庭不妨共同参与完成一些活动,如心理能量补给站——14天家庭打卡计划、一起制作时间胶囊、给家人写封信、方舱大冒险等,当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去参与时,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神奇力量。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昕璐

来源丨青年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