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进驻大学为学生提供心理诊疗服务,学生需要时——“我就站在你一回头的地方”

2022年04月05日

  我是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目前进驻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为中北校区和闵行校区的3万余名学生提供心理诊疗服务。

  夜深人静,又是忙碌的一天,桌上的3部手机此时都安静了。今天接了16个电话,刚刚跟小安(化名)又聊了几句,感觉她的情绪稳定了不少,希望她能睡个好觉。

  学校是从3月13日开始封闭管理的,我3月21日进驻学校。记得那天大风大雨,我简单收拾了行李就过来了。封控期间,学校有百多名辅导员老师跟孩子们住在一起,也是我最为坚强的“同盟”。驻校至今,学校有30多名罹患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的学生,从各个途径希望寻求精神科医生的指导和帮助,除了解决配药问题,他们需要得到一些心理指导和支持。我跟孩子们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电话、视频、微信,进行心理疏导。紧急起来就像急诊,不管早晚,全天候待命。

郑宏(前)参与学校防疫工作

  一段时间封闭后,有些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和恶心、呕吐的反应,如果能排除躯体疾病,其实也是正常的心身应激反应。小安前几天情绪崩溃,哭了一天,出现不好的倾向。遇到这种情况,肯定先要安抚。我和小安通话,语气“温柔而坚定”,因为你越是说不要紧,她越是没办法安下心,索性跟她说清楚,改变情绪就要改变想法,同时改变行为,也就是我们说的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师的陪护下,联系家长后,我先尝试给予她一些助眠的药物,帮助她改善睡眠,再给予情绪疏导和压力调适。

郑宏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上周,我们遇到最紧急的事,是一些孩子的常用药吃完了。药对他们来说也是安慰剂,要断药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我们赶在医院封控前一天,登记、配药、分药。每个人药不同,药物剂量不同,为了用药安全,配来的药一部分给孩子,一部分给辅导员保管。有部分配来的药跟之前的剂量不同,我还特别写明用量用法,和他们每个人在微信里一一确认,及时跟踪他们的用药后反应。

  这些孩子都有我的微信,这样我能更好地了解情况,动态掌握,实时干预。我们心理医生就像大海,孩子们像船一样,我们稳定下来,让他们也能产生镜映效应,互相支持。我常对孩子们说,“我就站在你一回头的地方”,让他们有安全感。


阅读原文


记者丨秦东颖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梁欢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