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一周年的日子。在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举行的交流活动中,学者们重温了铁军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写信的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中,111岁的施平、100岁的胡友庭都曾担任过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两位老书记的治校实践成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提出,铁军精神不仅激励了一代代中国军人为祖国、为人民抛洒热血,也鼓舞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开拓进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中汲取发展动能,不断激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动能。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晓强认为,铁军精神在叶挺独立团时期就已经孕育,铁军精神包含“铁的信仰、铁的担当、铁的意志、铁的纪律”四方面内涵,其最显著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铁”字上。铁军精神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智建军、文化强军。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齐卫平表示,“建党精神”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综合概念,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居于首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既是重大的理论研究命题,也是重大的实践命题。
阅读原文
封面来源丨上海电视台
记者丨查建国 陈炼
来源丨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