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心理学教授喻丰的《恋爱心理学》讲座因为太火爆而上了热搜,现场被形容为窗台上都“挂”满了人。
上周末的中国大戏院,也是因观B站宝藏教授沈奕斐的“恋爱讲座”而人气爆棚。而在B站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的“梁老师的恋爱课”也是屡屡收获百万点击量……
“恋爱课”“婚姻课”的火爆,被认为暴露了当下婚恋情感教育的缺失。但是,听讲座能谈好恋爱吗?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陈洁宇老师这几天也观察到了“恋爱课”的热度,而她也因组织团队推送《如何谈一场安全的恋爱》微信文章爆火而切实感受到恋爱话题是永恒的高流量和高需求。
“公众对亲密关系的热度一直挺高的,这反映了大家的期待和需求,同时,对于相关的知识、技巧获取的需求量很大。可能因为中学的教学不会涉及谈恋爱,而上大学后恋爱这件事又一下子提上日程,不仅是个人需求,也有社会带来的焦虑,因而,对亲密关系的知识的渴求特别强烈。”
就华东师范大学而言,也设有亲密关系的选修课。同时,大学阶段正好是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阶段,其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恋爱情感状况,因恋爱中的情绪情感问题来心理咨询的学生数也是比较多的。大约六七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就开始着手编制《恋爱指导手册》和《分手指导手册》,做好一些普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知识介绍分享,让学生们通过自我学习,在恋爱这条路上走得更顺畅,“爱到哪步指导到哪步”。
然而,讲座火爆是一方面,在“勇敢”和“实践”方面,反而有一些缺失。陈洁宇对沈奕斐提出的“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表示赞同。
“很多没谈过恋爱的同学,对于恋爱是又期待又忐忑的。忐忑的那部分阻碍了他们迈出第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也是为了降低内心的忐忑。”在陈洁宇看来,恋爱知识储备固然是好,但重要的还是要去体验和实践。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还没有机会又比较期待完美的爱情,特别是像一些学校,男女比例比较悬殊,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困局。
陈洁宇提醒,大学生们还要学习防范一些骗爱的套路,看穿“建立个人形象”“颠覆个人形象”“和女性建立契约”“撕毁契约”“情感虐待”等“五步法”,就不容易掉进看似设计巧妙的陷阱里。她还希望对年轻人说:“恋爱既是为了了解对方,同时也可以更了解自己的一段旅程,祝大家都能幸运拥有甜甜的恋爱。”
就大学生对开设恋爱课程的呼声高、热情高,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大学生思想动态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赛金认为,高校应该正视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现实诉求,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婚恋观,这也避免学生从网上习得一些不规范的恋爱速成班。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昕璐
来源丨青年报
编辑丨梁欢
编审丨戴琪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