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治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一条重要路径,新征程上,厘清共同富裕与城乡共治的逻辑关系和现实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同富裕强调“城乡发展有序共富”
共同富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要遵循规律、积极有为,避免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又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因地制宜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注重“城乡地域多维共富”
共同富裕既包括城乡人居环境的宜居、宜业、宜游,也包括城乡社会服务的普及、普惠;既是城乡居民物质生活上的改善,也是城乡居民思想文化上的富足。
通过城乡空间共生、产业共促、社会共联和文明共识的结合,一步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城乡共治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性变革
从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来看,无论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顶层设计,都使得农业机械化和工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也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础。
城乡共治塑造城乡联动发展新态势
比如,通过乡村振兴保障农产品供应,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乡村土地经营规模,为农业现代化筑牢根基。
进一步来看,新发展阶段的核心议题之一是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城乡在主体权益、业态结构、功能布局等方面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完善城乡主体权益保障制度。
比如,积极改革城乡行政、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制度,实现发展机会均等化;依托智能技术,织好城乡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互通互联网络。
第二,形成城乡发展动态平衡体制。
要正确认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的国情,以城市反哺乡村和高质量市民化为抓手,支持城乡联动下的乡村振兴。
要增强城乡发展韧性,提升城乡协同应对风险的抵御能力、恢复能力与转型能力,找准薄弱领域,采取精准治理手段。
第三,完善多尺度的城乡联动机制。
立足全球、国家、区域、地方、社区、家庭六大尺度,找准和培育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同时,通过纵向联通与横向互动,促进共识、战略、规划、政策、行动、情感六大关节良性共生,形成多中心的治理网络。
一方面,下沉治理资源,发挥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的效能,建立多向联系与协作的跨层级治理体系。
另一方面,加强多边联动和权责共担,增进居民、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认同,实现良性的互动合作。
阅读原文
作者丨叶超 罗燊(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梁欢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上观新闻丨迈向共同富裕,为什么说城乡共治是一条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