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中国教育报丨李家成 张天:借力“双减”更新家庭学习格局

2021年10月17日

  如果没有“双减”,家庭教育的学校化几乎难以避免。家长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家长的教育理念更新,家长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家庭生活的质量,均严重地狭隘化、被动化、低质化。事实上,家庭生活原本就不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甚至翻版,而应该有更多餐桌前的交流、家庭里的劳动、社区内的锻炼、社会中的体验。“双减”从时间、空间、关系等多维度,为家庭生活、家庭学习的革新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家长要成为学习者,让“终身学习”扎根于家庭。“双减”前,很多家庭缺乏亲子共处时间和共学契机,亲子关系趋于紧张和单一化、功利化,孩子往往不了解、不理解家长的生活与学习,家长也极大缺失学习者的自觉,很难真正配得上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身份。

  事实上,家长也需要学习,无论在职场还是作为社会公民、社区居民,学习的需要都是真实存在的。而家长一旦投入到学习中,家庭生活的内容就会改变,家庭就会逐步增强终身学习的氛围。

  “双减”后家庭生活与学习革新的首要主体和主要对象就是家长。当家长期待孩子成为正直、善良、勇敢、创新之人时,率先垂范地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就是孩子看得到、体会得到的鲜活教材。很多家长被孩子沉迷网络困扰,但就源头治理而言,如果家长自己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带领家庭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亲子阅读、家务劳动、社会公益服务中,孩子一定会受到家长积极行为的影响。

  所有家庭成员参与,重塑家庭教育内涵与形态。前辈学者很早就曾指出,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蕴含在家庭生活中的,是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其中的生活和学习。尽管当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但多代同堂的现象依然存在,家族的影响依然存在。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父母如何动员祖辈参与学习,事关家庭教育的成败。

  这种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家庭所有成员各自学习自己所需,保持共同学习状态;也可以是互教互学,相互为师,包括孙辈教祖辈与祖辈教孙辈的代际互学。这样的学习,将极大动员起家庭所有成员的学习主动性,并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使家庭生活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有发展性。

  我们调查了参与收看今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的13所中小学、451名学生的家庭,49%的学生和爸爸一起收看,82%的学生和妈妈一起收看,19%的学生和爷爷奶奶一起收看,还有26%的学生是和兄弟姐妹一起收看。收看的过程中,亲子之间有着灵动的对话,有对相关主题的谈话与讨论,形成了家庭成员共学互学的良好格局。家人的陪伴、相互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健康发展。

  家长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主动创生孩子的成长系统。任何人都处于系统之中,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生活形成的综合融通。家长要增强系统意识,善于利用社区、社会丰富的外部资源;要主动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以更高品质的家庭生活与学习反哺学校教育,支持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当前我国明确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在以极大力度推动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已经为家长提供了新的情境。

  尤为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系统的开放互动中,家长不应满足于被动地等待、支持和配合,而要主动促成系统变革。孩子所处的学校、家庭、社区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学校绝不是唯一的领导力之源——系统内所有的主体都可能影响系统发展的方向。当前学校家委会的建立、家校社协同体制的完善,都为家长留出了合法、合规、合理的参与空间。当家长通过多种渠道、以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提出方案、主动对话、积极实验时,完全能成为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力量。

  “双减”将重建我们的教育系统,家长不仅仅是受影响者,也应是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领导者。在此契机下,形成家庭生活与学习的新格局,势在必行,且大有可为。


阅读原文


作者丨李家成 张天(李家成系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天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生)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