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内首部全面反映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历史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一书出版座谈与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和重庆出版集团共同主办。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第一项以方法论为先导、以国别文学为基础的大型学术出版工程,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历时七年完成,日前由重庆出版社以12卷的规模正式出版。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汪荣明、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陈兴芜、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朱国华先后致辞。汪荣明表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这部学术分量很重的著作是学界合作的成果,认真梳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走过的学术历程,客观评价学界在这一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于新世纪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华东师大陈建华教授介绍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一书的撰写与出版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元迈,著名翻译家、上海师范大学郑克鲁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周启超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傅修延等,就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和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据悉,《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由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任首席专家,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组成强大的编写团队。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前会长吴元迈研究员为全书写“总序”,参与写作的学者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建德研究员、周启超研究员、叶隽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袁筱一教授、金衡山教授、范劲教授、王静教授、杨明明教授,南京大学江宁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清华大学王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葛桂录教授,深圳大学郁龙余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孟昭毅教授、郝岚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彭青龙教授、尚必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查明建教授、宋炳辉教授,浙江大学张德明教授,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上海大学耿海英教授,厦门大学王诺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麦永雄教授等。
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变革,与外国文学的借鉴交流密不可分。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已经走过漫长的学术历程。据有史记载,中国对外国作家作品最初的评点始于1830年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一书梳理了从19世纪至今中国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探讨了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考察了重要的外国文学现象的研究状况,勾勒了该学科学人群体的面貌,整理归纳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全书共分12卷,其中总论卷2卷,涉及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多维视野问题;文论卷1卷;国别卷7卷,探究美国、英国、法国、俄苏、德国、日本、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国别综合卷2卷,讨论除上述7国以外的欧美诸国以及亚非诸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各分卷作者从各自所在学科角度对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百年历程进行了全面观照。全书以社会变革为背景,从学术转型与文化转型、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的关系角度出发,对外国文学研究的转型进行了观照;从知识体系角度,展示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角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具有新意和独立意识的探讨,既保证了书稿在史述与论述、纪实与分析上的统一,也为学界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定位;从学理高度,对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阅读原文
来源|中国新闻社
编辑|吴潇岚
其他媒体阅读:
文汇网|谈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怎能绕开俄苏文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百年学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