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的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演讲,提出了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向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的主张。这一主张不仅反映了中国对于当下国际形势中出现的反全球化思潮的一种警惕,同时也是给当下低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全球经济一个新的精神提振,特别是未来发展道路的确立和方向的指引。而在随后发表的会议宣言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建设性和引领性建议,迅速得到了APEC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认同,APEC国家领导人以会议宣言形式,再次承诺“以全面、系统的方式推动亚太自贸区的最终实现,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深化APEC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手段”。会议所达成的成果表明,“北京路线图”的确立与推进,既是肯定了既有WTO框架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价值和贡献,同时也显示如何整合亚太区域各种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并努力推进WTO谈判,是目前带动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正确的选择。
回顾全球既有的区域一体化过程,无论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还是东盟,撇开其取得的成就和价值不说,目前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区域内经济体普惠包容式发展,如何实现公平公正发展?这既是一体化需要回答的理论难题,同时也是一体化政策框架设计和操作的现实问题。以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为例,其目前碰到的根本难题是,差异化的劳动生产率国家如何在同一个货币区内均衡?差异化的福利体系国家如何适用自由贸易、自由投资与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本质需求?而这显然不是一体化设计者当初所能够预料并有清晰预案准备的。从既有的区域一体化的实践来看,一体化模式不同,其所面对的问题也不同。而中国所致力推进的亚太自贸区的建设远景,包括正在努力推进RCEP自贸区建设,均是本着合作、共赢、包容增长、公平分享的理念,从实际出发,不设计排他性,不设计苛刻的高准入标准,从实际问题出发,从互通互联的底层需要出发,这不仅是对全球一体化能够带来发展,带来增长,带来福祉的一种理念的坚持,同时是当下能够最大程度上克服“精英式”一体化所产生的少数国家得益,多数国家受损的非公平,非均衡增长模式缺陷,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回应“标准式”一体化所导致的全球矛盾剧增和民粹主义思潮下必然的贸易保护,包括全球化倒退的一个切实选择。
审视当下全球经济与贸易合作,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在各国政府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暂时摆脱了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的全球经济急速下滑,但货币宽松极致的失效,说明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无法解决全球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而累积的全球债务的上升隐患不仅存在,同时新兴市场货币贬值正在放大债务规模,而全球低速经济增长对于化解债务似乎根本无能为力。而在这个背景下,目前全球区域冲突频发,民粹主义思潮再次蔓延,这不仅有碍于全球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更有可能引发更多与更大的民族国家矛盾问题。而历史已经揭示并已经证明,在经济下滑周期,如果不能坚持国与国的平等合作,那么贸易保护与贸易战的兴起,包括货币战的后果,将不是简单摧毁全球化既有巨大成就的问题,而是可能引发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将危害全体人类福祉。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牢记近代国际关系历史曾经给出的惨痛教训。
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在过去三十年间高速增长的事实,既说明了中国自身改革,特别是对外开放理念指导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全球所有国家以各种形式深度参与全球化提供了范例。而目前,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国,不仅有能力,而且也有信心,特别是以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道路选择,不仅为亚太地区为更公平,包容发展的经济一体化融合提供可行方案,同时也是对于当今反全球化的各种狭隘思潮和政策导向的一种直接回应,即全球化的历程和碰到的问题表明,只有务实的,以人民福祉增长为目的普惠包容式增长的一体化,才是解决区域经济问题,提升全球经济增长,化解潜在冲突风险的唯一正确道路选择。
阅读原文
作者|余南平(上海市发展中心基地/工作室首席专家,本校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
来源|求是网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