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闻晨报|高中生可用大学生实验设备上拓展课

2017年01月03日


  2016年年初,普陀区成立了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圈。这是普陀区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一个举措。通过“圈”的成立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缩小校际差异,满足学生的需求。


  来到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圈的学校,周到君发现学区内的学生可以使用大学生实验设备上研究课和拓展课;华东师大的体育场也成为了共享资源,学校可以借用场地开运动会、举办嘉年华活动;华东师大有一些小型的专业博物馆,比如钱币博物馆,学区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推出了博物馆课程——“博物馆奇妙行”。


初中生学区内走校


  2016年初,普陀区成立了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圈,以华东师大为“圆心”,联合周边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学校组成区域性优质教育发展联合体。所包含的成员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怒江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金沙江路小学、绿地世纪城幼儿园、白玉新村幼儿园、康泰幼儿园、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长风二幼、银锄湖幼儿园、长风街道社区学校。



  普陀区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圈成立后,依托华东师大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横向联合组团发展后,华东师大四附中与怒江中学合作,让怒江中学的部分初三学生前往华东师大四附中走校学习。

  学生陈臻是怒江中学到华东师大四附中的走校生之一。今年初,他进入华东师大四附中上课,他既期待又忐忑:“听说华四的校园很漂亮,突然换个环境上课也不知道能不能跟得上。”

  小陈不敢有所怠慢,学得认真刻苦,得到了老师的一致赞扬,在怒江时打下的好底子,再加上华四老师再帮他补了一些短板,他很快就赶了上去,中考中他考上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华四学习,也要展现怒江学子自己的名片。”这是怒江中学赵秀瑛校长对他们的期许。

  怒江中学上一届32名初三学生参加了这次走校项目。怒江中学的初三教师也与这8个学生一起,旁听华四同仁的课,与学生同步学习,达到教师共营、课程共享、文化共育。

  “从怒江走出去的孩子,对华四是有所期待的。孩子们从一开始的谨小慎微,到后来得到华四绝大部分老师的赞扬,这是环境育人的功能。去华四走校,也给了他们一个平台,更快地适应那里的学习生活。”赵秀瑛校长说道。“怒江中学的老师也在华四听课学习的一学期里有所收获,学习华四老师的优点和学校的精细管理,发挥怒江中学老师的长处,完善对初三教学的把控。”

  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圈的领头人华四的校长张莹晶说:“走校的目的是惠及学区里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享受到均衡教育。”


号召“为爱落发”,4顶发套送给患儿


  上海市儿童医院“彩虹湾”病房学校的义工项目组组长华东师大四附中徐晓霞老师,一次在为患儿们上美术课用拍立得为他们拍照时,小女孩琳琳(化名)竟“哇”地一声哭了。陪在一旁的女孩妈妈向徐老师解释道:“她做化疗头发没了,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看到别人给她拍照就很难受。”



  徐晓霞老师深受触动。时任华东师大四附中九年级年级组长的她在2016届初三毕业典礼上提出倡议,发起成立“爱从‘头’开始”捐发志愿库,为患儿捐出长发。目前已经有11位女生、包括张莹晶校长在内的2位老师、1位家长为爱落发,做成了4顶发套送给患儿。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孩子们小到两岁,大到小学六年级,每周聚集在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上课。护士带来了当日指标较好的孩子,孩子们带着小小的医用口罩走进专用病房,家长陪护在一旁手拿吊瓶。孩子一边打着吊针一边听课,病容也掩不住他们求学时认真的神色。来自普陀区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圈学区的十二校教师志愿者细心征询患儿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守护她们学习成长!



  “我们学区的教育工作不仅应该关注健康孩子,更应关注生病住院渴望读书的孩子。我们学区邻近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新院,为圆重症患儿的上学梦,所以,在2016年3月5日,华东师大四附中牵头携手学区内12所中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学校,与上海市儿童医院合作共营共同创立了彩虹湾病房学校。” 张莹晶说道。

  每周二下午3点至4点,12所学校以爱心接力的方式轮流派出老师去病房学校为患儿授课,开设了包括“中文阅读”、“思维训练”、“英文阅读”和“科艺DIY”四门课程,还为有特殊需要无法参加集体学习的患儿开展“温暖面对面”一对一陪伴学习。



  “彩虹湾”病房学校义工项目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近一年来42次服务107名教师义工送教上门;其间华东师大四附中学生爱心捐献募集了600余件学习用品送给病房学校的患儿,学区内各校学生也为病孩累计募集捐款近3万元。“老师带头做志愿服务,言传身教,促使我们的学生也自发地投入其中”,徐晓霞老师说。


高校进学区 华东师大 鼎立支持学区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处是普陀区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圈的鼎立支持者和实际参与者,他们致力于将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注入学区的发展之中。

  学区构建了“一校二团三组”机制,华东师大教育专家和资深教育工作者介入人才共育工作,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群体;专家对学校办学进行综合或专项督导评估,蹲点课堂诊断,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专家还为学区内的课题和研究提供科学指导,带来高瞻远瞩的理念引领和方法论的指导,提升学区内教研与科研水平。




  华东师大还为学区内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华东师大四附中在2016年暑假开展了为期4天的“遇见未来的自己”生涯成长职业角色体验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向同学们开放了本校的图书馆。七(2)班的陆思奕同学选择了做华东师大图书管理员,她和同伴小唐一起,从最基本的排书开始做起,跟导师学习如何给书籍排序、整理上架、贴排号贴,跟着导师做文献研究。

  此外,华东师大闵行校区理科实验中心向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圈开放,学区内的学生可以使用大学生实验设备上研究课和拓展课;华东师大的体育场也成为了共享资源,学校可以借用场地开运动会、举办嘉年华活动;华东师大有一些小型的专业博物馆,比如钱币博物馆,学区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推出了博物馆课程——“博物馆奇妙行”,采用微课程的方式供学生学习参观。

  未来,普陀区希望以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圈为标杆,进一步探索高校进学区的创新模式。如今,已有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进入普陀,他们也将融入普陀,并引领普陀区教育资源的均衡优质发展。



阅读原文


记者|朱晓芳 葛韵迪

来源|周到上海

编辑|吴潇岚


延伸阅读:

新闻晨报|高中生可用大学生实验设备上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