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数字中国战略的进程中,教育数字化转型举足轻重。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共同举办“长三角协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昨天(7月9日),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来自教育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教委、江浙皖教育厅以及教育界的数百位专家学者云集,共话区域教育数字化整体转型,为教育数字化转型“长三角方案”汇聚群智。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由华东师大承办, “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论坛”“长三角协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以及“智能教学”“课堂变革”“人才培养”“仿真实训”四个平行分论坛轮番登场,共吸引1200余人现场参会,24万余人在线参与。

华东师大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把发展智能教育、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和首要发展战略。学校集聚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以及数学、艺术设计等学科力量,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成立了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实验室),开展了“教育+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助力长三角打造世界智能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的道路上,华东师大正发挥教育“头雁”效应,为长三角教育发展全方位赋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讲话中谈到,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工程,长三角协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自由流动,教育模式、运行模式和价值主张的创新,提升长三角在国际教育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引领我国参与全球教育合作;有利于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探索区域一体化教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模式,从而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长三角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的整体教育实力,从而为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长三角方案”。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说,长三角肩负着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任。面对新形势,长三角地区要充分依托一体化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先行先试,率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努力走在全国前列。他建议,一要充分挖掘区域科教优势资源,锻造一块教育现代化“长板”,为国家整体教育改革创新作出更大贡献;二要充分发挥长三角高科技企业云集的优势,推动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与课堂教育、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育评价、教育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成效、新成果。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提议建立长三角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协调机制,构建长三角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和长三角教育数字化的标准体系,探索教育数字化区域协同新模式,打造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助力长三角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灵活的开放发展,并积极将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益经验向外辐射,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全局。

论坛汇聚前瞻视角,赋能长三角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教育领域专家分享教育数字化转型先进经验和前沿观点。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贾炜阐述了对于构建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的思考。长三角学分银行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学分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服务学习者跨地区流动、跨地区选课、跨地区培养,服务长三角地区终身学习的区域联动机制和社会建设,推动构筑长三角终身学习生态圈,实现跨区域流动,帮助每位学习者走向成功。

阅读原文
记者丨刘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