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青年报|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假期健康生活

2017年03月14日


  近日,由国际救助儿童会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全国论坛在沪举行。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14个省市的92所学校代表参与到了此次活动中,南至广东省湛江市,北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至上海市,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可以说是一次打破地域界限的五湖四海的“研究共同体”。

  据了解,2016年年底,救助儿童会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共同发起“你好,寒假!”学生假期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活动。

  一改以往个体式、学校主导式的学生寒假作业,此次活动中,主办方通过新媒体渠道引领在校学生寒假生活的设计、实施、学期初生活,融入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共同参与。

  “你好,寒假!”的全国研究共同体微信群里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分享的小朋友们丰富有趣的假期生活。主办方惊喜地发现,小朋友们的寒假作业不再是个体的作业,而成了群体性的生活。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一起走进社区、发现生活、融入自然。同时也意外地发掘到了以“学生立场”为主的寒假作业设计,展示了小朋友们丰富的创造力,在思维的火花碰撞之间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性。比如,假期中的“玩伴团”,上海民办随迁子女学校的小朋友们利用过年回老家的机会,把在学校学习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教给了老家的小伙伴们,比如正确洗手、正确刷牙等等,通过知识的分享,幸福也在其中传播。

  活动中,“假期健康生活”、“假期安全教育”、“年味”、“民风民俗”、“走进自然”等关键字则是各地区学校普遍关注的主题,如何使用“过年”这个假期,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交往,改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许多学校、家庭关注的热点。在本学期初的生活中,学校也深入探讨挖掘寒假资源,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学期初生活重建工作。

  作为此次寒假活动的总结与分享交流平台,论坛包括了一天的研讨会和半天的学校现场学期初生活重建参观活动,参会人员能够倾听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声音、观点,深入探讨“学生立场”、“育人价值”、“批判性思维”、“家校合作”、“互联网+寒假生活”、“社区资源开发”等学术研究领域;聆听来自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的趣味寒假生活感悟和反思。


阅读原文


记者|陈诗松

来源|青年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