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节日研究者,把高校讲座作为弘扬清明文化的举措。你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开始预定清明节游玩的经济旅馆了,效果真的有限。国家法定节假日颁布七八年了,高校仿佛还是一个外于清明文化传统的真空,学校空荡荡的。先圣祭祀在哪里?先贤崇拜在哪里?不能说没有,但那真是凤毛麟角。国家法定节假日初衷是为了弘扬文化传统,但到了高校就是放假,真是匪夷所思。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呢?
于是,我们找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他的一尊铜像坐落在闵行校区图书馆右侧前的一片草地的边缘。平时,灰暗的青铜色雕像,与杂草树木融合一体。老校长真是跟师大人一样的低调。不张扬,很好,但是不弘扬其精神,就不好。
不能说华东师大不重视孟宪承先生的教育理想,这位来自光华大学、新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提出了“品性的陶熔,智慧的创获,民族与社会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现在师大人将其视为与校训并行的学校发展理想,很了不起。说实在的,这三句话比所有的中国高校校训都有创意和品位,不是简单抄袭一些句子,千篇一律,相互雷同。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人称当代孟子,为什么不做一个与之相关的祭祀礼仪,开启高校先贤祭之路呢?
2014年的清明节,首次孟宪承先生清明祭祀举行了。民俗学研究生学习写作了祭文,设计了礼仪程序,献花,行礼。当时焚香奠酒礼没有举行,我们增加戴柳一项清明民俗程序。清明戴柳是最为古老的礼仪,相传介子推是在柳树下为火所焚,戴柳一是纪念介子推,通过这个仪式,记忆弘扬忠孝精神;同时,柳树生命力旺盛,戴柳即预示先贤精神永生,也是对于每个祭祀者的生命礼赞。当我们小心翼翼完成了首次先贤祭,没有想到,华东师大校园网主页大图片轮播祭祀场景,大家都惊呆了:学校太可爱了,太有情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