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政在协商|“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中国名校校长有话说!

2017年09月21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 林建华:


  “双一流”对北大的发展非常重要。“双一流”是比较现实、也是比较能调动学校积极性的做法。

  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人才培养好。我们提出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

  我们也认识到,迄今为止,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基于西方文化。我们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立足中国”,解决“中国问题”,还意味着建设植根中华文明的一流大学,这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邱勇:



  高校“双一流”建设应与综合改革紧密结合,紧扣“一流”目标,将之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长远使命与内在驱动力。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流的人才,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没有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很难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校长 许宁生:



  在双一流的要求之下,复旦大学确定了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在 2+x 培养体系中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下一步将会在课程质量提升、教师充分参与、书院内涵建设和慕课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新时期,大学要能够培养掌握社会、国家、民族及人类共同体的未来的人,而这就对通识教育提出了要求,例如要思考通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要强调“德育优先”。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副市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陈群:



  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对高校发展的规范引导,避免类似经济领域曾经出现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发生,为高校发展创造良性竞争环境。高校自身应有战略定力,坚持围绕国家需要和学校长远发展搞建设,不能只顾指标不顾目标,更不能为了指标而违背目标。此外,政府应当给予高校充分自主权,允许高校将“双一流”建设方案与自身规划紧密结合,保证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烈云: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部属、省属或者是地方院校也好,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双一流”建设应该形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通过先有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然后整体进入世界一流,是以学科为切入点的,一所学校不可能什么学科都去发展,在学科建设上要有重点、有特色。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 吕建:



  中国高等教育要进入新常态,就是要将追求指标的速度降下来,不要再叠加指标量的积累了,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了,要开始注重向质化、结构化、特色化的转变,才能超过现在的第一。

  当前要转变重指标的观念,要轻指标重结构,尤其高教结构需要进行分类,弄清楚哪些大学要追求所谓的双一流,哪些大学要直接服务国家发展,哪些大学把基础教育搞好就是一流。


阅读原文


记者|胡俊

来源|中国网政协频道微信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