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学校章程
校情简介
学校领导
机构设置
院系设置
校史沿革
学校标识
党务公开
信息公开
学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继续教育
International Students
学术组织
研究机构
学科建设
学报
学术期刊
学术文化
大夏学堂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高层次人才
教师名录
人才招聘
国际交流
港澳台交流
国际中文教育
上海纽约大学
国际本科教育
教育基金会
校友会
学生工作部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学生校长助理
校历
班车时刻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 林建华:
“双一流”对北大的发展非常重要。“双一流”是比较现实、也是比较能调动学校积极性的做法。
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人才培养好。我们提出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
我们也认识到,迄今为止,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基于西方文化。我们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立足中国”,解决“中国问题”,还意味着建设植根中华文明的一流大学,这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邱勇:
高校“双一流”建设应与综合改革紧密结合,紧扣“一流”目标,将之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长远使命与内在驱动力。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流的人才,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没有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很难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校长 许宁生:
在双一流的要求之下,复旦大学确定了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在 2+x 培养体系中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下一步将会在课程质量提升、教师充分参与、书院内涵建设和慕课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新时期,大学要能够培养掌握社会、国家、民族及人类共同体的未来的人,而这就对通识教育提出了要求,例如要思考通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要强调“德育优先”。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副市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陈群:
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对高校发展的规范引导,避免类似经济领域曾经出现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发生,为高校发展创造良性竞争环境。高校自身应有战略定力,坚持围绕国家需要和学校长远发展搞建设,不能只顾指标不顾目标,更不能为了指标而违背目标。此外,政府应当给予高校充分自主权,允许高校将“双一流”建设方案与自身规划紧密结合,保证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烈云: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部属、省属或者是地方院校也好,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双一流”建设应该形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通过先有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然后整体进入世界一流,是以学科为切入点的,一所学校不可能什么学科都去发展,在学科建设上要有重点、有特色。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 吕建:
中国高等教育要进入新常态,就是要将追求指标的速度降下来,不要再叠加指标量的积累了,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了,要开始注重向质化、结构化、特色化的转变,才能超过现在的第一。
当前要转变重指标的观念,要轻指标重结构,尤其高教结构需要进行分类,弄清楚哪些大学要追求所谓的双一流,哪些大学要直接服务国家发展,哪些大学把基础教育搞好就是一流。
阅读原文
记者|胡俊
来源|中国网政协频道微信
编辑|吴潇岚
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