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文汇教育|“双一流”名单出炉!听听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掌门人打算怎么建“双一流”

2017年09月21日


  靴子终于落地——备受关注的“双一流”建设名单昨天公布后,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

  从“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来看,北京大学以入围41个学科排名第一,清华大学入围34个居第二,有18个学科入围的浙江大学排名第三。

  在沪上高校中,除了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和华东师大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外,更抢眼的是,一些“小学校”的优势学科,比如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学、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等,也强势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双一流”建设名单究竟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看点在哪里?沪上各大高校校长和部分专家学者接受了文汇教育记者专访——


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来推动“双一流”建设

文 /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事。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来理解“双一流”建设,并贯彻到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工作中。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要对接国家战略,将学科建设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更大贡献。再之,要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将加快“双一流”建设和推进综合改革作为学校工作的共同抓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学术治理架构,深化人才培养、科研制度改革,稳步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阶段,应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建设内容。第一,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目标体系。第二,要把“育人”这一核心任务落实好,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和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三,要以“一流”标准抓好建设。要主动布局国际学术前沿研究领域,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一流”的贡献;要着力构建师资队伍,吸引和培育更多“一流”的师资,特别要推动一批科学家真正走在世界科技前沿,成为世界顶尖的学术力量;要向世界传播“一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扩大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圈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与创新为伍 与祖国同行

文 /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在“211工程”“985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计划的持续支持下,形成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交大特征”的办学模式,整体实力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凝聚共识,学校研究制定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确定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若干学科方向具有世界领先地位;2050年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做出卓越贡献。

  学校将聚焦“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建设方式上综合施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更加注重学科群建设。以优势学科为主干,以特色学科、新兴学科、需求学科为支撑构建学科群,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健全学科生态体系。更加注重师生发展。持续加大对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学在交大”,深入实施“多元评价”。更加注重发挥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着力落实“院为实体”,推进财权与事权的同步下放,形成院校协同发展、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支撑、充满活力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更加注重学校发展转型。建立以创新质量和社会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四个意识”,落实“四个服务”,提高创新能力,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美丽画卷,绘制在波澜壮阔的祖国大地上。


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标准,全面提高内涵建设

文 /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




  同济将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要求和标准来衡量各项工作,在全面提高办学内涵上作出更大努力。一是坚持把立德树人、提升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二是坚持把一流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三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坚持把优化结构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是坚持把强化特色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方向;六是坚持把制度完善作为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

  秉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优良传统,同济将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更加努力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服务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与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求,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重要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

文 /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




  作为一流大学A类学校,华东师大站到了落实党中央“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战略决策的最前列,这既是崇高的荣誉,更是艰巨的使命。

  为了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我们不仅要在一般意义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还要借助于生态和地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优势承担起更好认识和改善我国自然环境的特殊使命,发挥文史哲等学科优势承担起更好理解中国国情和更广传播中国文化的特殊使命。

  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为传统优势的学校,我们还承担着“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光荣任务。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要用好“双一流”建设提供的宝贵资源,为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提供真正具有世界水平的解决方案,为解决世界教育问题提供真正体现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为了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还要进一步发挥我校多年积累的国际化办学优势,进一步加强我校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学术竞争的学科力量,在巩固“高原”的同时创造更多“高峰”,为国家发展和地方建设作出更大的智力贡献。


一批“小学校”优势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业界人士热议——

“双一流” 不是普惠性,而是“扶优、扶需、扶特、扶新”


  从目前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来看,不少高校界人士认为,目前入选的一些大学和学科,符合之前的预期,确实也都是目前发展状况比较好的或是比较有潜力的学科。

  华东理工大学此次有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校学科规划办的负责人周彦波在接受采访时称,此次入选的三个学科也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化学是进入ESI排名前千分之一的学科,而另外两个学科都是进入前百分之一的学科。优势学科的形成需要长期而稳定的建设,未来的发展规划仍然与现在一致,既要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又要进一步面向未来进行规划,形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学科。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此次入选一流学科。校长李岩松表示,上外将把它作为迈向“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奋斗目标的良好起点,下一步学校将把精力和重心放到自身内涵建设上来。作为外语特色型高校,上外将继续坚持以中国特色为根本,充分发挥多语种、多学科优势,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双一流’建设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是为了追求卓越、世界一流。它不是普惠性的,而是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介绍,在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双一流”建设要分类进入,分类建设。现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少数是接近甚至是初步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学科的,有一些高校和学科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比较远。不过,“双一流”建设有个过程,参与建设的高校也要形成梯队。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说,此次跻身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大多数学科,确实是目前发展比较好的优势学科,也是国家急需发展的前沿学科。不过,高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面向未来,不少高校还会有新的学科增长点的出现,因此不少高校的一流学科的建设也将可能会是动态调整的状况。

  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认为,对具体高校而言,要处理好国家整体布局的“双一流”建设任务与高校整体建设的关系。国家布局的一流学科建设并不是高校重点建设的全部。“双一流”建设并不妨碍高校在其他学科的重点建设、新兴学科的布局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


阅读原文


记者|樊丽萍 姜澎

来源|文汇教育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