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在我心中一直是和蔼可亲,健谈的,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对香港文学的贡献值得永远纪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如此向记者说道。自从1990年第一次相见后,陈子善与刘以鬯可谓“相见恨晚”,两人兴趣相投,陈子善更感激刘以鬯对其的鼓励与帮助。“他当时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学者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我非常怀念他。”
採纳素人好文章
陈子善一直致力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教学,他对于郁达夫、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作品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些工作有如此成果,正起源于他在刘以鬯创办的《香港文学》投稿时期的学习与积累。“那个时候,我们这种没有名气的年轻人想要投稿并录用,并不容易,但是刘先生不会看你的名气,他只看内容与稿件质量,从《香港文学》创刊初期,我就开始投稿,几乎每篇都被录用了,我也和刘先生关系更加亲近。”
不论是郁达夫逝世40周年专题,还是研编梁实秋1949年前著译年表,陈子善在《香港文学》上刊登的作品越来越多,他不仅常常投稿,更时常研究刘以鬯作品,不断学习,刘以鬯主编的《香港文学作家传略》,更是陈子善宝贝至今的“资料库”,“我现在仍经常翻阅,查询。”
而得悉刘老逝世的消息,陈子善感到非常遗憾,“几年前,我只要去香港就会去见他,近年来他年纪渐高,我尽量避免去打扰他,但没想到他就这样去了,真的非常遗憾。”陈子善表示,刘以鬯不仅是很有成就的作家,更是香港文学史的参与者与研究者,“他对香港文学的贡献永远值得怀念。”
阅读原文
记者|倪梦璟
来源|大公网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