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文汇报|褚君浩 :既是核科学传奇,也是青春励志书

2018年08月21日


  这本书讲述的是铀的故事。人们从18世纪末从沥青铀矿中提取出铀的氧化物,到19世纪中期确认发现了铀这种重金属元素,当时是元素周期表上最后一位元素。再到20世纪初,科学家确认它具有放射性,激起人们巨大的兴趣,从而开启核时代的到来。

《铀之战——开启核时代的科学博弈》 阿米尔·D.阿克塞尔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铀之战》描述了半个世纪的核科学奋斗史话。它以 “铀”的探密为主线,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一群国际上最杰出的科学家的故事。铀原子核的放射性被贝可勒尔和居里夫妇发现后,引起科学家们一连串问题:铀为什么具有放射性、它放射出来的是什么、放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这些问题吸引了不同领域的许多科学家投入铀的探索。当时科研条件简陋,但科学家凭着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为探索未知而辛勤工作。书中涉及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玻尔、卢瑟福,还讲述了包括费米、海森堡、迈特纳、哈恩、伊蕾娜·居里等科学大师的奋斗、成功,以及他们之间的科学博弈,其中不乏他们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铀之战》描述了一个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的传奇历程。 “铀”作为 “核燃料”,从被发现到研究,再到核能的应用,是一个基础研究促进技术发明、再到驱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典型范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 “曼哈顿计划”成功地将蕴藏在小小的铀原子核里的能量变成了核武器;上世纪下半叶人们进而建设原子能发电站,核电成为人类重要的能源。

  《铀之战》也是一本励志书。书中再现了20世纪初一群为铀而战的科学家们的执着与坚持。本书追溯了当时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具体过程。比如,书中写了女科学家迈特纳在1938年圣诞节,在瑞典的一个边远村庄外空无一人的雪道上,如何用数学演算最终解释了原子核裂变实验的具体情节,将一个伟大思想诞生的思路历程呈现给了读者,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而当时的迈特纳正处在受纳粹迫害四处流亡的最失意和最艰难的时期。科学大师那种忘我追求真理的科学情怀与人格魅力,跃然纸上,极富感染力。读者尤其是年轻人可以从迈特纳这种钻研科学问题的精神与方式中受到鼓舞与启迪,从而激发科学兴趣。探索自然规律这本身就是科学家们的崇高理想。


阅读原文


作者|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来源|文汇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