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即将来临。历史上还没有哪个节日像今年这样“快乐翻转”。原来只休1天的五一节,因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改成了连休4天。

休假,职场劳动者十分渴望的日子,休多少、怎么休、休了又干吗?这一系列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百姓聚焦、政府牵挂、专家关注。公民休假权的真正落实,往往还交织着法律、情理与民俗。
期盼增加五一假期
按照《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为避免调整相邻周休日对正常工作生活节奏的影响,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5个法定假日逢周三时只在当天放假,不调休。因此,今年的五一节原本也是只放假1天的。但是,全国各地的民众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对五一节休假提出了一些更好的期盼意见。
我国是从2008年起将五一节黄金周变为3天小长假的。当时,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楼嘉军指导的课题组就做过一个调查,2008年上海市民在五一节有出游意愿的抽样人数,仅为前一年的一半,假期的缩短是直接原因。
“原来好好的五一节长假连休7天,后来突然被取消了,这样,从春节到国庆,长达八九个月没有长假了,这让职场人望眼欲穿。”楼嘉军对此表示,公众的愿望值得相关部门重视,7天长假没了,改成了3天,今年又顺从民意变为4天,这很好,就当是个“过渡期”吧,等将来条件成熟了再恢复成7天长假吧。“从我国公众放假日来看,上半年要少于下半年。从公众习惯的出游高峰来看,也是春天的旅游人次总量要高于其他时段。所以,能在五一节有个长假,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说。

黄金周莫变“黄金粥”
五一节要不要恢复7天长假的黄金周,争议的核心就在于有关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主要景点出现的游客井喷现象,有人将此形容为“黄金粥”,觉得与其挤成“一锅粥”,不如取消黄金周,由一个个分散的短假取而代之。但也有专家表示,以前是三个黄金周,现在把五一黄金周取消了,这对人们的出游热情和安排肯定会是个重挫。
楼嘉军课题组对十多年来上海市民的黄金周休闲情况做了调查,认为这是市民由观光游逐渐向度假游转变的十年。在黄金周期间外出旅游度假,成了上海居民的一种常态化生活的选择。由于五一黄金周被取消了导致近年来其他两个黄金周期间出游人数激增,景区人满为患,造成旅游环境舒适度降低。
调查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上海及周边省市已开发出很多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且越来越多的景区免费开放,使得上海自驾游市场越来越火爆,许多市民选择周末旅游度假。然而,36至45岁群体选择周末游的比例却从7.64%下降到5.09%,这是由于这个年龄段居民的孩子集中在10至20岁之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家长大多是周末陪同孩子在社区绿地进行休闲放松。

年休假时间并不少
五一节放假之争,其实也是长久以来“中国和外国假日谁多谁少”争论的延续。楼嘉军说,现在我国的公众假日,包括双休日104天、节假日11天,再加企事业单位应该执行的给员工10天左右的带薪年假,实际天数已经占全年的三分之一,从全世界来看这应当是属于中上水平了,当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份近年来不同行业白领平均每周加班时间的调查显示,互联网业员工的周平均加班时间为9.3小时,排在各行业的首位。其他依次为房地产业(7.1小时)、交通运输业(6.8小时)、加工制造业(6.7小时)、政府及非营利机构(6.2小时)、金融业(5.4小时)、服务业(5.2小时)、文化娱乐业(5.0小时)。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李丽梅博士说,从这份调查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之间的工作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工作时间最长,在这类企业里“加班”已成一个常态化现象。
李丽梅说,不同的家庭结构状态对休息时间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对于有学龄段孩子的家庭,而且家庭中只有单亲或双亲的话,他们的工作时间会显得非常宝贵。如果父母能有带薪休假,陪孩子在寒暑假里度过一段时间,他们或许会感到十分开心。

休假过后反而“更累”
楼嘉军教授课题组的《上海居民休闲时间使用调查》显示,从全年的总体休假状况来看,上网、看电视、看电影、看演唱会等还是处于首位,占29.5%;外出旅游度假居其次,为23.6%;第三是逛街、购物和就餐等,为15.5%。这也表明居民休闲活动方式选择的约束性特点比较明显。
上海安洁家庭教育心理治疗师安洁说,每当节假日过后,不少人都有种“休了又好像没休”的感觉,而且,休完假后反而“更累”。现在的假期是增多了,原本期待经过休息之后重燃生活和工作的热情,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包括旅游归来也是一样。
“心理学上的表述叫‘心流’,是指人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什么样的心流是最愉悦的?就是完全陶醉在所做的事情中,此时内心很宁静,忘却了自己和时间,整个人是放松的,周围的时空是无限放大的。我们的节假日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心流愉悦状态,那才是最完美的。”安洁说,这样的状态可以出现在外出旅游之中,也可以在开心做家务、静心追剧和看书时表现出来。不要单纯地以为不工作了就是休息,应当是能够体验到心流对生命力的滋养,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休假。
阅读原文
记者|王蔚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郑海容
编审|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