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自述——做下一个李佳琦
人物:罗华俊
职业:原专柜导购
现状:品牌直播
我曾是一个化妆品专柜的导购,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各式各样的客户,根据他们的需要推荐产品,促成销售。现在,我在做的依然是这些工作,但是,我的“专柜”搬到了网上。
转变发生在三四年前。那时候我做导购有一段时间了,大家都说一个行当干久了会有职业疲劳,我当时就处在这个阶段,有点迷茫,不知道方向,我希望能有一个突破口,让我的职业状态发生本质变化,后来就遇上了一个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直播的机会。
这个品牌的总部在上海,而我家在南昌。因为是网络交流,人在哪儿其实并不重要,这也是我选中这份工作的一方面考量。果不其然,只有在面试和具体交接工作时,我来过上海,上岗后的一切工作沟通,包括例会,都是在网上完成的。
品牌公司要求我们直播时带妆出镜,即便我是男的。为此,我专门研究了怎么修容,怎么让妆容服贴。平时我很少有纯白的T恤,但我发现,上镜时,白T恤会显得我很亲和,气色比较好,因此我一口气买了三件,搭配不同的衬衫外套,增加层次感。这些都是我平时看美妆博文研究得来的。和很多传统行业的学习靠书本、靠师傅不同,我的学习全部依赖于网络。
除了看美妆博文,我还会经常“串门”去其他人的直播间看看,有同品牌的同事,也有其他品牌的陌生人。我和同事之间可能相隔很远,大家在全国不同省市的家里直播,交流心得,同事情谊就靠一根网线联系。而到其他品牌的直播间去,目的也是学习,我会研究在行业内比较有名的直播的说话方式、动作姿态、推荐产品的节奏等等,我觉得我经常能从他们身上汲取灵感。
很多人都以为,直播一天的上班时间就那么几个小时,但我做下来感觉并不比八小时制的上班族轻松。虽然正式直播只有四个小时,但前期的准备却更费功夫。我们品牌在当天直播结束后会安排抽奖等各种活动,第二天在直播前,我们就要统计中奖名单,汇总他们的具体信息,然后随同前一天的工作情况汇报,通过网络上报公司。另外,公司也会定期安排例会,讨论大家的业绩,介绍一些新产品的特点……这些就和普通上班族的工作安排几乎一样,唯一区别的就是我们通过网络完成,而我能省下的其实只是往返上下班的通勤时间而已。
和很多“散落”在外的直播不同,我有标准的劳动关系,公司会为我们缴纳社会保险,这一点我很知足。虽然,现在收入并没有之前预想得那么多,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好,毕竟过去在专柜,我每天能接待的顶多只有五六个客人,在网络上,我能同时“接待”成千上万的人,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我相信,在这个空间里,我也能实现收益不断增长。
我的目标是:成为下一个李佳琦。
小问答
记者:你现在收入比以前高吗?
罗华俊:其实现在还在粉丝积累阶段,每月的收入和过去相比没有特别大幅度的提升。
记者:你觉得在家就业的工作方式好吗?
罗华俊:怎么说,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省了上下班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在家相对自由度较高;不好的方面是,虽然可以通过网络联系,但和同事间的交流毕竟不如当面聊,有时候觉得比较孤独吧。
记者:你觉得有标准劳动关系的直播和像李佳琦这样做各类品牌推介的,哪一种更好?
罗华俊:我觉得这应该看不同阶段的需要吧。李佳琦之前也是专做一个品牌的,之后有了稳定的粉丝群,再跳出来单干。客源不稳定时,专门签一家品牌,往往稳定性更高。
记者:你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吗?
罗华俊:我觉得通过网络工作,这是个大趋势,但不管哪个行业,要长久良性发展,都需要更规范化。行规很重要。
专家评析——邱婕: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成为下一个李佳琦,大概不只是小罗的理想,李佳琦是一个行业的梦想。
如果我问各位读者,你们知道李佳琦吗?保守估计,十有六七的读者会举手说,我知道呀,那个“Oh my god”呀,那个“买它”呀,那个“带货王”呀。可是,如果我半年前问这个问题,大概没有人会举手吧。
李佳琦,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来临。如同,高岛屋,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退去。
你有多久没有去实体百货公司逛过了?你是不是在地铁上、座椅上、床上随时网上“逛街”,还有多少东西是你无法通过手机购买的?从百货公司到网上商城,这是百货业的数字化转型。而这个过程,总让我想起左拉的小说《妇女乐园》,女性的独立从买买买的自由开始。
我不知道如果让左拉来写李佳琦的故事,他会从哪里写起?而我在写小罗的故事时,要从百货公司写起。小罗的人生几乎和李佳琦相差无几,他们都是男性,对,首先他们都是男性,都是卖化妆品给女性的,在左拉的年代这是不可想象的。他们都曾经是化妆品专柜的导购员,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开始。现在,他们都在网络平台做化妆品直播。
这份网络直播的工作似乎和他们原来干的化妆品导购差不多,不都是卖化妆品吗?但我要说,它们不一样。高耸的百货公司与街边的小杂货店一样吗,不都是卖货东西吗?不,它们不一样,是完全不同的业态。所以,这种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的行为,和传统的百货公司不一样,它们是数字化转型的零售业。
李佳琦,不只是证明了他一个人的成功,更证明了一种全新业态的可行性。在左拉的小说里,导购小姐就已经存在。成为百货公司导购小姐曾经一份十分体面的工作,如同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夫人》里,受过大学教育的麦瑟夫人去百货公司做了导购。而永安公司的康克令小姐,已经成为这个都市的传奇。在数字经济的时代,实体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据最近的媒体报告,中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走在世界前列,我国不同程度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比例达84.9%。而一些专家的观点是,中国的新经济并非喧嚣一时的分享经济,而是率先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话说,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2016年9月,在我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表达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数字经济的共识,我国也正式步入数字经济的快车道。按照倡议书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对就业的贡献已经十分明显,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的数据: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 1.91 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 24.6%,同比增长 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
2018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九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发改就业〔2018〕1363号)。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促进就业的官方文件,可以说鲜明反映了官方对数字经济扩大就业、创造就业岗位的积极肯定。按照《指导意见》的精神,我国将“做大做强平台企业,在带动经济转型提质过程中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新兴就业创业增长点”。
从商场化妆品专柜导购,到网络平台化妆品直播导购,小罗完成了他的工作转型。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作也不得不随之转型。与或许还太遥远的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相比,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你我的身边发生。或许你的手机里已经安装了“钉钉”APP,这就是你的工作数字化的一小步。尽管我认为,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对既有的法律秩序是巨大的挑战,但其趋势不可改变。
最后,留一道思考题给大家,你的工作要如何数字化转型呢?
阅读原文
作者|李轶捷 邱婕(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来源|劳动报
编辑|李梓昕
编审|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