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9月16日~18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李克强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并同梅德韦杰夫于当地时间9月17日在圣彼得堡市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
李克强此访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和两国关系开启新时代之际,是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访俄之后双方又一次重要高层交往。在当前国际政经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此访在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后,必将推动中俄经贸关系再上一个台阶。
会晤成果颇丰
当地时间9月17日下午,李克强同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
两国总理充分肯定双方各委员会一年来务实高效的工作。李克强指出,中方愿将“一带一路”倡议同欧亚经济联盟更好衔接,保持双边贸易稳步增长势头,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努力实现双边贸易额翻一番的目标。共同执行好能源领域大项目合作,扩大双向开放,探索炼油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发挥互补优势,充分挖掘两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办好中俄科技创新年。进一步拓展双方在金融、农业、地方、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上新水平。
会晤后,李克强与梅德韦杰夫共同会见记者。两国总理积极评价第二十四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成果。
李克强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当前形势下,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为人类文明进步谋福祉。中俄务实合作呈现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特点。双方在能源等传统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在跨境电商、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呈现新亮点。希望双方积极探讨深化炼化一体化合作,增加能源合作的附加值,助力双边贸易额翻番目标如期实现。中俄都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制造业已全面放开,欢迎俄罗斯企业抓住机遇,积极赴华投资兴业。两国应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相互开放更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用好明后年中俄科技创新年契机,挖掘合作潜力,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升级。
梅德韦杰夫表示,当前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双方保持紧密对话沟通,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新成果。此次会晤期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涉及广泛领域。俄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将双方合作重点从传统能源领域向高科技领域拓展,不断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俄关系现在进入最好的发展阶段,两国高层交往密切。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的情况下,中俄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地区稳定的两支重要力量,两国政治互信程度较高,在世界格局演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作空间巨大
作为统筹推动两国全方位务实合作和人文交往的首要机制平台,此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的一大成果就是双方在《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拟定了两国贸易至2024年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27.1%,增速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两国元首已确定了到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俄经贸合作的空间还很大。”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对国际商报记者说,中俄在能源、电子商务、金融、农业等领域都有潜力可挖,特别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更好地衔接。
万青松进一步对记者分析,在能源资源领域,天然气合作将是下一阶段中俄贸易合作的新增长点。今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对华输气管线将正式贯通。目前中俄正在加快商谈西线管道天然气的合作。如果东西双线都投产,俄罗斯继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供应国之后,将有望成为中国天然气进口最大供应国。
在电子商务领域,双方都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据评估,当前俄罗斯数字经济的比例仅为3.9%,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大幅度提升的空间。中方在这方面具有优势,未来双方将不断拓展跨境电商贸易,丰富贸易形式和内涵。
在金融领域,未来,两国可继续就税法、审计、共同打造金融评级机构等问题展开更多交流,寻求合作的契合点。同时,继续推进两国在包括本国货币互换结算、互相开放金融服务市场、推进双方国有银行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预防潜在的经济和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合作,最终目标是实行两国金融合作的常态化。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左凤荣认为,中俄双方的紧密合作对维护欧亚大陆的繁荣和稳定的作用不可低估,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同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对接效果逐渐显现,中俄经贸合作将有更多亮点。
阅读原文
记者丨白舒婕
来源丨国际商报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