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荤两素加餐后水果,和校长书记一起吃饭是什么感受?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的10位学生与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共进午餐,畅谈学习生活与未来规划,聆听来自师长的谆谆教诲。

童世骏是哲学系出身,同他对话仿佛在进行一场思辨的洗礼。在“吃饭”这种质朴轻松的环境下,他会对同学们说点啥?
午餐会上,童世骏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同学们有时听得入迷忘了动筷。“平时觉得校领导总是站在演讲台上,高高在上,和童书记吃了一顿饭后就知道,这只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十位“幸运儿”之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博士生李振东表示,与书记的对话让他感触很深。
作为一个在师范大学攻读化工的理科生,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华师大的理科生该怎么体现和他校理科生不一样的地方?在午餐会上,童世骏回答了他的疑问。“理科研究的是自然科学,但研究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童世骏告诉他,华师大一直以来以人文学科见长,但无论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人文精神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科。
整场午餐会上,最让李振东“饭后”回味无穷是童世骏对“Having or Being”(“有何物与成何人”)的解读。“人生在世,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做何事’(doing),而做事的理由有两类,一种侧重于‘有何物’(having),一种侧重于‘成何人’(being)。”童世骏这样解释,“当你做一件事情,没人看到,不会影响你having,但你依然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being,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当得知李振东是这期午餐会上的唯一一个博士生时,童世骏就学术道德的话题又对他多嘱咐了两句。“‘君子慎独’,做学术是一件要耐得住寂寞,要习惯‘坐冷板凳’,又不能让你升官发财的事情。”他对李振东说,当看清“成何人”的价值,就会发现学术造假是“无聊”的事。
据了解,本次活动主题围绕“新时代师大学子的精神内涵和思想特质”,由华东师大学生校长助理主办。学生校长助理是华东师大学生工作的一大特色,与校内各职能部门对接,成为学生舆情“下情上达”、学校政策“上情下达”的桥梁。
阅读原文
来源丨上海教育新闻网
编辑丨郑海容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