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大飞机在研发过程中是否一帆风顺?大飞机是如何应对鸟撞等问题的?怎样才能设计出能够满足抗鸟撞要求的结构?11月27日下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大飞机设计师走进华东师范大学,为同学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讲述国产大飞机研发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艰辛的奋斗历程,分享航空强国、“四个长期”、永不放弃的大飞机创业精神。

正式上课前,4位大飞机设计师朱晓东、史剑锋、刘洪涛、梁磊被聘任为华东师大“校外辅导员”。
上飞院是中国最大的民用飞机设计研发中心,为了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大飞机设计师们发扬航空强国、“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永不放弃的大飞机精神,在各种艰难困苦条件下克服重重阻力,埋头苦干,砥砺前进。

“安全是实现翱翔梦想的基础。从2008年商飞成立,我们安全性团队整整用了11年的时间,在技术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上飞院飞机架构集成工程技术所特性工程部高级工程师梁磊,重点讲述了为了实现飞机出行的高安全性,研发人员是如何通过各种技术设计和安全评估去达成这一目标。
梁磊2012年偶然邂逅中国商飞在清华的招聘宣讲会,他被宣传片中2008年ARJ21首飞视频所传递出来的航空人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毕业后加入中国商飞公司,从事飞机安全性设计与评估工作。在讲述了连续奋战、保障C919首飞安全的难忘经历后,梁磊语重心长地向在座同学指出,就像中国人追寻大飞机的梦想一样,年轻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应该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和憧憬未来的勇气。

“驾驶舱只是大飞机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在大飞机事业里面,还有许许多多人因为同一个梦想而坚持、努力、执着和奋斗。”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舱室集成部高级工程师刘洪涛分享了他和大飞机驾驶舱的故事。他以国庆期间热播电影《中国机长》为引题,生动地讲述了去年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建在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传奇故事引出自主研发大飞机驾驶舱的重要性,他谈到在国外参观大飞机制造公司往往只能“走马观花”无法接触到核心技术,这反而激发了他们团队艰苦奋斗自主研发的精神动力,最后成功地研发出了ARJ21和C919的驾驶舱。刘洪涛呼吁道:“我也希望大家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能够像无数大飞机人一样,永不放弃,不忘初心。”
需求工程与型号发展部高级工程师朱晓东,十八年前填报高考志愿就下定决心选择了当时的冷门专业“飞机设计与工程”,并矢志不渝地走在中国大飞机研发的第一线。他以飞机可能遭受或出现的“冲击”和“震动”为关键词,讲述了他在成都机场解决中国自产大飞机的“震动”问题的经历,进而引申出对于国产飞机如何建立用户和乘客信任的问题,更有趣的是他讲述的C919鸟撞试验团队为了每一次“鸟弹”打出去的25毫秒,用了整整8年的时间研究鸟撞的故事,让在座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为大飞机人的精神所深深感染。

“大型商用飞机是现代工业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能研制大型商用飞机的国家代表着当今世界制造业的最高水平,代表着世界先进的科技、经济和资源水平。只有大国和强国才能进行大型商用飞机的制造。”飞机集成部高级工程师史剑锋用简洁的数据和富有动感的画面给同学们讲解了飞机的主要组成和机载系统,分析了大飞机的重大战略意义、大飞机产业的市场需求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的产业带动作用。他在演讲的最后说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大飞机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我有幸承担这份责任,担当起这个使命,我想我们能够努力工作,牢记使命,也希望同学们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

4位大飞机设计师演讲结束后,还与在座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同学们就国产大飞机的安全性、中俄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的前景等问题积极提问,大飞机设计师热情而细致地给予了专业的解答。

阅读原文
记者丨田波澜
来源丨话匣子
编辑丨郑海容
编审丨戴琪
其他媒体阅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丨华东师范大学:大飞机设计师进校讲授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