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媒体关注丨防疫时刻送上一剂“心药” 华东师大心理专家变身“网络主播”义务咨询

2020年02月03日


  “大家好,我是王继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是一个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危机危机,既是危险, 也是机遇。平安度过危险,迎来机遇与成长。我将用故事来陪伴大家度过这个虽然难熬,但是蕴含机遇 的时期。希望故事,可以温暖你的心灵……”

  2月1日上午9点,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王继堃准时坐在了电脑前,此时针对疫情防控专门开设的心理援助网络QQ直播群里已有百余位网友在线。

  在上午三个小时的直播和答疑中,王老师用舒缓的语言,分享了三个人与自然、从危机中重拾希望的小故事,提供缓解焦虑的几点建议和小方法,并针对网友提出的个案问题进行了解答。

  面对疫情,华东师范大学将原本针对学生的疫情防控心理支持升级,推向全社会。不但开通了热线电话 ,还利用网络直播,帮助更多人缓解焦虑。




  据悉,承担义务心理支持工作的是华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师生。“疫情面前,心理支持十分必要。而非常时期,网络直播的方式很受欢迎。”王老师介绍说,QQ群直播每天上下午各三小时,首日首场直播30分钟在线人数就达到了上限。当心理学老师成为“网络主播”,他们在讲解专业知识之余,还带着网友一起做减压操,为网友献唱歌曲。

  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平台开通几天,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他们有对疾病本身的恐慌,有久不出门后情绪波动的,也有对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归正常生活,而感到无力的。一根连接千里的热线给了情绪激动的咨询者宣泄的渠道,对他们来说,倾诉本身就是一种安慰,咨询师在平复他们情绪的同时,还提供官方咨询和就诊信息。

  在王继堃看来,面对突发疫情,出现一些焦虑情绪是非常正常的,“适当的应激反应,让人们警觉起来 ,从而积极应对突发局面,比如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做好防控”。

  市民要避免的是“过度应激”,为此她给出几点建议:保持良好作息,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分散焦虑情 绪,比如家长带孩子一起看书、做游戏等,同时避免接触过多负面信息。如果有焦虑情绪无法排解,可以尝试向人倾诉或写日记记录下来。


阅读原文


记者丨李若楠 董怡虹 陈炅玮

来源丨新民晚报

编辑丨郑海容

编审丨戴琪


其他媒体阅读:

澎湃新闻|宅家中别持续“刷”疫情,心理学专家:做喜欢且有意义的事

环球时报|HEALING THE WOUNDS Medical staff fighting coronavirus experience mount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上海日报SHINE|Feeling low? Thwarting the epidemic bl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