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学习强国丨华东师范大学@青海大学,青年好样的!

2020年04月18日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华东师大师生学习回信精神,说青年心声、唱同一首歌、写战疫日记、拍青春故事、画“疫”线战场,将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青春战“疫”,不负嘱托。


VIVA合唱团演唱的《真心英雄》 陶佳宁的志愿者生活纪实


  @青海大学,我们一起加油!


说 | 青年心声


  华东师范大学各院系(书院)通过线上形势与政策课、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热议总书记回信内容,共话新时代广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胡朕  大夏书院2017级历史学本科生


  青年的力量是时代性的,是历史性的。当下,是“90”后抛却所有过去的非议,站上历史之潮尖端的时刻。疫情当下,作为社会活力的象征,他们勇冲一线,担起医疗援助的重责,可见,青年的时代能力与责任既能够支持他们在和平年代为祖国实现科学技术、人文生态的腾飞,也从未丢失在国家和人民患难之际挺身而出、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这一批同年代的先行者们,对广大青年群体的感染力是无穷的,热爱生活,热爱社会,进而才能够热爱人民,热爱这个国家,广大青年要在生活中用实践证明我们已经从祖国的希望蜕变成了社会可以依赖的“既能吃得苦,又能创成就”的中坚力量,我们见了风雨,见了朝阳,也能见得辉煌。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如天之初日,必将有夫偌大之世界,任重而道远!”


姚一宁  光华书院2017级化学专业本科生


  作为“90后”学生党员中的一员,虽然并未有机会奔赴前线进行支援,但也从习总书记的回信中感受到了责任与鼓舞。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精神旗帜,在前线奋斗的他们用青春铸就了这面旗帜,同为青年的我们也要把握青春时光,用奋斗和担当度过最好的年华。“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场疫情也终会成为序章,而青年党员在这场疫情中的不惧风雨不会是终点,只会是起点,我将以他们为标杆,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


黄琳茹  经管书院2016级本科生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打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90后”党员的身影,看到了青年人的时代担当和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90后”党员们的实际行动予以肯定,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90后”党员们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初心与誓言。作为一名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90后”入党积极分子,我应以他们为榜样,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我能做到的,是从思想开始,便端动机、树态度、提素养;是从学习开始,便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是从生活开始,便为群众、勤实践、多奉献。

  在朗读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过程中,我愈发清楚和明白,梦想很大,责任很重,但点滴的积累和奉献会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坚定和澄澈,会让我们向着成为一名优秀的“90后”共产党员的目标继续前进。感谢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我们广大青年更应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宝音图  孟宪承书院2018级生物专业本科生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向优秀党员看齐,时刻谨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役当中,前线是最危险的,也是最繁忙的、最劳累的,身为党员的医务工作者冲到了最前线,起到了极好的表率作用。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这不就和我们的年纪相仿吗?我们的同龄人先后前往武汉进行支援,数以万计的医疗人员报名参与医疗志愿,我们虽不能前往一线抗击疫情,但也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萤火之光。作为未来的党员和人民教师,我们现在所能做的除了稳定身边朋友的情绪以外,更要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师技能,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基础。待祖国冰雪融尽,我们走上三尺讲台之时,能根据自己的学科,对学生骄傲的讲出疫情中的故事,让他们为我们的祖国充满自豪。


听 | 以音愈心


  在这场战“疫”中,华东师范大学VIVA合唱团多次云端献唱,用歌声向每一个为抗“疫”冲锋陷阵的英雄和每一位用爱心默默付出的普通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师生在Psy Echo电台建立“疫情特辑”,普及疫情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以帮助每一个需要的人纾解紧张情绪、调整心理状态。


Psy Echo回声世界公众号的疫情特辑


写|青年行动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生赵旋琪,在2月初就开始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社区门口把控人员出入,测体温、监督扫码、核对人员身份信息,社区内的入户调查,帮助隔离居民采购生活用品、倒垃圾,都在她的工作范围内,每天要在老楼道里上下十几次,微信步数可达两万步,但她说:“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所以,再苦再累,我们的心里也是甜的。”


赵旋琪于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上


  为解决随河南复工复产,返郑人员不断增加而带来的人手不足问题,她还向其他社区学习AI技术在疫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社区。同时,她还将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用手机记录下来,制作成社区联防联控的原创视频“青春的战疫”,“社区工作者的一天”,介绍志愿者们的工作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到基层工作人员在此次战疫中的付出。赵旋琪同学还作为河南省的青年志愿者代表参加了河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赵旋琪被采访


  随着境外疫情形势不断升级,长宁区作为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防疫任务越发加重,在疫情防控中,经常面对社区和医务工作者与外籍人士语言沟通不便的问题,为此,长宁区外办决定成立一支翻译志愿者队伍。

  3月1日,经华东师大外语学院老师联络,仅用一天时间便组建了涵盖英、日、法、德、西、俄等6种语言的外语志愿者队伍,共计15人。3月9日,学院各个小语种的5位党员老师加入,对翻译材料进行审核校对工作。截至3月11日,志愿者累计为长宁区疾控中心、各街道等一线防疫部门翻译了防疫健康提示、进小区提示、日常健康监测记录册、隔离解除告知单、健康观察问答等文件、各类表格以及社区排查信息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文字稿等共30余份(6种语言);另有4名同学为街道社区工作者上门排摸工作录制中外文对照音频。


志愿者团队编译的英日版《日常健康记录册》①


志愿者团队编译的英日版《日常健康记录册》②

志愿者团队编译的英日版《日常健康记录册》③

志愿者团队成员集体照


拍|青年现场


  目前上海严防外来输入型疫情病例,已经成为防疫工作中新的重点。3月4日起,华东师大政治学系本科生陶佳宁在上海火车站担任双语服务志愿者,主要负责开展针对境外来沪人员的防疫工作。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为守护疫情防控生命线竭尽全力。

  华东师大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医疗队员杨道良、顾俊杰、陈龙云,在派入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后,对院内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援助和保障,并对战“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顾俊杰清晰地记得,在大家布置好方舱医院的谈心室后第二天,就迎来首位来访者。

  她是一位资深的护士长,被安排带了一群年轻的护士,每天需要不停地解决各种问题,还要安抚她们的情绪,而自己又无法在同事面前完全表达自己的劳累、辛苦。所以,已经连续20多天没有休息的护士长,在谈心室内再也无法忍住这些故作坚强被压抑的情绪……


顾俊杰与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谈心


  在队员们看来,但凡这位护士长还能坚持,也不会匆忙地在自己进舱前,赶来谈心室等队员们出舱。通过一段时间的谈心,护士长倾诉了自己所有心酸和苦楚,有同事对其严格要求的冲突和不理解,也有家人对她屡次爽约不回家的埋怨。

  “我感觉跟你们聊聊天,说出来好多了,心里憋了好久,现在感觉气儿终于顺了!你们还没吃饭吧,赶紧吃饭,我先进舱了,下次再跟你们聊!谢谢你们啊!有你们真好!”护士长抹了抹眼角的泪花,边笑边往外走。


杨道良、顾俊杰、陈龙云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针对舱内的患者的心理干预则没有那么顺利,于是队员们采取逐个突破的方式,逐一走访了舱内的200多名患者,并留下了工作微信。当队员们释放出更多善意,表达更多润物细无声的关心时,患者很多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慢慢地展现出来,也愿意跟队员们多聊多谈了。

  慢慢地,有不少患者提出,能不能先到他们床位来。还有的患者说:“不知道能不能再碰到你们。”顾俊杰和大家表示,心理医疗队一直都会在,包括出院以后,有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联系。

  “我们非超人,也非魔术师。但我们相信:聆听、理解、尊重、呵护所产生的力量足以常绕心头,相伴你我。”顾俊杰在抗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心理医疗队员现已平安返沪


画|青年希望


  2018级大夏书院胡可欣同学是一名宣传服务类志愿者。疫情期间,她正在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进行线上实习。她自告奋勇收集、整理了艺术家们(如黄阿忠老师)抗疫主题的作品,并编辑撰写了以“抗疫关键词”为选题的推送作品,发表在上海文联公众号平台上,受到了诸多正面反馈。


胡可欣推送作品的封面①

胡可欣推送作品的封面②


  平凡英雄从来没想过被铭记,但他们不该被忘记。在2020年初这次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师大美院的学生,牟涛同学积极参加各大平台的网络宣传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其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等多个文学艺术联合会和美术家协会、美术馆、文化馆、画院等多个网格平台宣传。


美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牟涛的作品


  在疫情时期,刘畅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员,除了响应学校号召积极捐款,还想为这次疫情再做点什么,于是她拿起画笔,用笔墨去表达这次疫情中涌现出的人间大爱,同时她也积极在各美术平台投稿,寻找与其他作者之间的共鸣。其作品入选了2020年2月“同舟共济”徐州画家抗击疫情网上主题展、2020年2月威海美术家协会战“疫”主题创作展览。


美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刘畅的作品


  我们与@青海大学一起努力!



阅读原文


来源丨学习强国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