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新时代指导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针。
研究生教育居于整体高等教育的顶层,对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回顾研究生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史,正是广大高校坚决贯彻“四为”方针、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彰显使命和担当的过程。
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准则。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办学成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中国成立时,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人,我国已经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
同时,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包括13个学科门类、111个一级学科以及47种专业学位类别在内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体系,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是内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方面,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另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培养大批高层次治国理政人才,是研究生教育服务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文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二级学科,以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必然要求。研究生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制度自信的产物。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坚定使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强国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之初,只有少数国家承认我国的学历学位;现在,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承认我国的研究生学历学位。无论是“嫦娥飞天”还是“蛟龙入海”,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的领域,都有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
总之,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阅读原文
作者丨马爱民(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郑海容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