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非洲联合馆里,三位穿着“白菜服”,皮肤黝黑、笑容灿烂、中文流利的非洲志愿者格外受到游客欢迎,他们是来自华师大的罗纳、欧巴姆和沙爱国。作为第二批世博园区志愿者,他们在非洲联合馆为大家拍照、砍价,还每天提前到达园区,利用开馆前的时间四处收集“世博印章”盖在非洲联合馆明信片上,送给那些没有买到世博护照的游客或一些哭鼻子的小朋友。
三位“小黑菜”为游客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给游客留下很多感动。
“洋”志愿者会五种语言
刚开始罗纳在非洲联合馆做志愿者的时候,没有游客向他咨询,因为大家一看他的肤色,就误以为他不会讲中文,认为他可能是外籍工作人员的翻译。
后来,罗纳就改变了被动等待的做法,看到有的游客一筹莫展的样子他都会主动上前询问“要不要帮忙? ”起初游客都会大吃一惊:“你会讲中文!你的中文怎么讲得那么流利! ”“来中国已经两年多了,其实我不但会说喀麦隆当地的语言,我还会讲英语、法语,以前还学过西班牙语,不过现在已经忘了很多”,说着说着,罗纳还现场用上海话跟记者了聊起天来:“侬上海宁吗? ”“侬吃过了伐? ”
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许多游客知道他会讲这么多语言后,都“慕名”来找他聊天,小孩子也爱用英语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厕所在哪里? ”来练习口语。有时游客会好奇地问他:“你是哪里人? ”他会自豪地回答:“阿拉上海宁! ”游客摇摇头表示不信,他便反问到:“难道我们不是一家人吗? ”罗纳说他已经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家了,他还梦想做上海女婿呢!
现场客串摄影师
罗纳的工作地点在非洲联合馆内,他在那里为游客提供服务、回答各种提问。馆内有表演时,禁止游客开闪光灯拍照,以免影响演员演出,但难免还是有一些游客没有注意。
这时,罗纳首先用母语与非洲演员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然后,他就拿着喇叭提醒游客调整相机拍摄模式,并写了一张“禁止开闪光灯拍摄”的字条,贴在观众视线比较集中区域。演出间隙,他会不断向游客宣传拍摄要求。果然,闪光灯逐渐稀少了。
有的游客不懂如何熟练的使用相机,听到罗纳说不要使用闪光灯就干脆把相机交给他,请他帮忙拍照,其他游客看到后竟然自觉地在他身后排起了队伍。一天下来这样的拍照动作要持续几百次,但罗纳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他的服务耐心、周到,每天主动找他合影留念的游客络绎不绝。
世博护照送小朋友
罗纳平时在学校里就特别活泼,能给他人带来乐趣。他的这种快乐理念在做志愿者的时候更体现得淋漓尽致,看到表演者打鼓的时候,他也会跑过去跟着打鼓、跳舞,罗纳最拿手的绝活要数逗小朋友开心了,看到哭鼻子的小朋友,他会给他们跳原汁原味的非洲舞蹈,使尽浑身解数哄他们破涕为笑。
有一次,罗纳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哭,他就上前询问:“小朋友你怎么了?”小朋友一言不发,姐姐告诉罗纳,原来小女孩的世博护照丢了,当天特许商店里的护照也都卖光了,而他们晚上就要回广西了,小女孩特别伤心。
罗纳看到小女孩一脸失望的样子,想到自己的世博护照也敲了一些章,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护照送给了小女孩,小女孩破涕为笑,他心里也十分高兴。罗纳告诉记者:“护照是小女孩来世博会的纪念品,她回去之后,也许再没有机会来上海看世博会了,而我还可以再买一本世博护照,我不想看到她失望而归。 ”罗纳说:“看到别人开心自己会更开心”,怪不得很多游客都愿意排队接受他的服务。
自备明信片发给游客
身为华师大留学生会主席,罗纳以学生会干部特有的热情帮助身边每一位游客解决实际困难。由于世博护照销售紧俏,常常有一些顾客买不到护照,发现这个问题后,罗纳想到了替这些游客收集“世博印章”再送给他们,让他们的世博之旅更加温馨、美满。
每天早上5点起床,罗纳争取在开馆前赶到世博园。他把非洲联合馆的明信片当成“世博护照”,到各个场馆去敲章,再在工作的时候把它们赠送给游客。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走过来对他说:“叔叔,我在电视上看过你,我来给你擦擦汗吧”。罗纳见小男孩特别乖巧,就奖励了他一张明信片。
现在,罗纳的包里每天都准备了一二十张明信片,随时准备发放给游客,“这些明信片不但可以作为一个小小的纪念品送给未买到世博护照的人,还节约了一些游客排队盖章的时间,我还发现用它来安慰那些在世博园哭鼻子的小朋友,特别管用”,罗纳得意地说。
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罗纳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人们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贴心的志愿者。罗纳表示能在世博会做志愿者感到很荣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非朋友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
《新闻晚报》 日期:2010年5月31日 版次:B5 作者:杨玉红/姜亚岚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files/20100531/10320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