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文汇报》:8只土著獐放养南汇东滩

2010年10月29日

    本报讯  (记者任荃  通讯员李渊)一边是一望无际的芦苇,一边是浩瀚的大海——在浦东版图最东南的海边,距陆家嘴金融区不到80公里的地方,绵延数里的滩涂上几只雄獐在悠闲地散步。加入它们的,是昨日被野放的6只雌獐和2只雄獐。专家表示,如果明年春天能够有小獐在这里诞生,则表明獐群在纯天然环境下野化放养成功。
   
    獐又名“水鹿”,是原始的鹿科动物,也是我国目前广大滨海平原唯一的野生鹿科动物。这种长着一对长而弯的犬牙、竖着两只小耳朵的家伙还是上海的原土著物种,早在新石器时代上海地区就有獐的分布。19世纪80年代,青浦、奉贤等地獐的数量还很多,但随着城市发展,獐的栖息地渐渐被破坏,上世纪初獐在上海基本绝迹,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07年,浦东新区环保局和华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把21只獐从浙江舟山带到上海,在华夏公园进行重引进实验。如今,它们完全适应了本地环境,还养育了许多可爱的“獐宝宝”。在华夏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和世纪公园里,獐的数量已达到90多只。
   
    然而,对于獐在开放式生态环境中是否能存活,专家一直持有保留意见。今年6月5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中国项目支持下,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与华东师范大学将6只雄獐在南汇东滩进行野放,揭开獐在全开放式环境中野放的序幕。
   
    “獐重引项目”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陈珉博士告诉记者,通过这几个月对3只雄獐GPS项圈的追踪情况来看,南汇东滩十分适合獐的种群生长。目前,6只獐全部都健康安全,且没有明显受到人为侵扰的记录。陈珉说,此次,在雄獐发情期前追加野放6只雌獐和2只雄獐,意在推动种群的顺利繁殖。而且,此次野放的獐来自松江,与上次野放的来自华夏公园的獐在遗传基因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如能交配成功将有助于种群多样性的延续。
    《文汇报》  日期:2010年10月28日  版次:02  作者:任荃;李渊
    链接:http://ewenhui.news365.com.cn/wh201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