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文汇报》:上海7项成果获一等奖

2010年12月09日

    本报讯  (记者苏军  通讯员焦苇)昨天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最高奖——首届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在浙江省宁波市颁奖。上海在此次成果评选中喜获丰收,7项成果荣获一等奖,问鼎全国之最。成功教育、“后茶馆式”教学、青浦实验、愉快教育、分层递进教学等16项持续数年孜孜探索的学校“微改革”实至名归,彰显基层课改活力。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也将4项成果收入囊中,体现了高校服务中小学校的时代担当。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报告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此次评选共产生获奖成果343项,其中,一等奖43项、二等奖92项、三等奖208项。上海此次共有包括上海教育学会在内的21个单位获得各种等第,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量均名列全国榜首。
    面对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认为,这是上海坚定不移地推行课程教材改革的结果,从一期课改到二期课改,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人心。同时,学校教育教学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获奖情况呈三大特点
    ■直击课程教学的核心领域展开持久深入的改革实践。在21项获奖成果中最短的实践过程5年,最长的近30年,尤其是区域性的整体推进实践实现了观念变革、课程优化、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良好效应。
    ■注重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微改革”出现大突破。在21项获奖成果中,来自基层学校的教学改革占了16项。其中青浦实验、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分层递进教学等都是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针对学校的现实问题,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加以突破,从最初微小的改革走向促进学校发展的大变革,而且这些改革至今仍释放着勃勃生机。
    ■瞄准基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先行探索初露端倪。近年来,不少学校敏锐地捕捉了教育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不仅产生了以上海远程集团为代表的“省市级教育资源库支持课程教材改革的创新实践”,而且还涌现了福山外国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生命教育课程”等带有前沿探索价值的教学改革。
    《文汇报》  日期:2010年12月9日   版次:08   作者:苏军、焦苇
    网页链接:http://ewenhui.news365.com.cn/wh201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