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乐 朱元秀
区域分工合作、联动发展,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相对拥有众多岛屿和港口资源的浙江和具有沿江沿海双重优势且拥有广袤滩涂资源的江苏而言,上海尽管海岸带资源十分有限,却坐拥长江河口的区位优势以及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及经济基础。因此,如何站在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定位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合作分工和联动发展,取江浙之长,补上海之短,优势互补,互促共赢,是上海实现海洋经济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所在。
——优化港口资源,建设合理港群分工体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众多,形成了以洋山港为主体的上海港群、以北仑港为主体的宁波-舟山-嘉兴港群和以南京港为主体的江苏内河港群等三大组合港群。各港口港群之间应打破行政壁垒,建立港口协调机制,实现功能互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特色,形成有分有合、合作竞争、布局合理的组合港群体系,整体提高长三角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应把上海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来建设;宁波北仑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副中心,重点承担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大宗干散货和液体化工的中转运输;南京港应以承担长江中上游货物运输为主;其他长江内河港口应主要承担本地区的货物集散,根据各自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并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支线港和喂给港。
——实施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联合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包括联合三省市的有关政府部门共同重点治理水环境污染;加强各地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促进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并制定鼓励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的相关政策;积极贯彻执行“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合作”的协议,加强各城市政府间的组织协调与合作。
——海洋科技资源共享,技术联合攻关,创建区域海洋科技网络。包括三省市共同编制区域海洋发展规划,创建区域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三省市涉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联合开展海洋专业人才培训,培养海洋科技优秀人才;共同举办各种形式的海洋科技论坛,加强区域间海洋人才与海洋学术交流,促进区域海洋科技网络的形成。
——高层面合作,错位协调发展。三省市应建立高层面的合作机制,共同协商建立“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负责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中有关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在规范市场和促进竞争的基础上进行错位协调,通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海洋产业群落来促进共同发展。
(作者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
《浙江日报》 日期:2010年12月17日 版次:17 作者:徐长乐 朱元秀
网络版链接: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0-12/17/content_646138.htm?div=-1
PDF版链接:http://zjdaily.zjol.com.cn/images/2010-12/17/zjrb2010121700017v01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