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幼儿一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大众媒介是电视,平均一周有5.42天看电视,35.10%的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在1小时以上。记者昨天从市教科院普教所获悉,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左志宏副教授等人的一项最新比较研究显示,长时间看电视可能有损儿童独创性的发展,而较长时间的阅读则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想象尤其是变通性的提高。专家呼吁,家长请别把孩子丢给“电视保姆”。
记者调查
3岁娃在家有“专用电视”
今年刚满3岁的叮叮迷上了看电视,恨不得天天抱着电视,不但能轻松开关影碟机,还能自己换碟片。
“《天线宝宝》、《巧虎》、《海绵宝宝》等动画片轮番上阵,一坐在电视机前,就看个没完,每天至少看一个小时。 ”叮叮爸爸无奈地说,家里的电视简直成了他专用的,“只要他在,大人基本别想看电视,就他一个人霸占着电视机。 ”他说,有时候看电视时间太长了,他强行关掉电视,倔强的叮叮又重新打开,全家人拿他没辙。
张女士的孩子1岁多,也很爱看电视。 “刚开始时,我们发现,孩子吃饭时在电视前就安静下来,我们喂饭就容易多了。 ”从那以后,她就一边让孩子看电视,一边给他喂饭。
记者昨天采访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看电视或者是为了转移宝宝注意力,以便喂饭,或者是让自己有空休息。
本市幼儿接触电视频率最高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左志宏副教授曾对上海市区11所不同级别幼儿园338名儿童家长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机在上海市区幼儿家庭中已经普及,拥有率达100%;对于新兴媒介——电脑,上海市幼儿家庭拥有率高达95.19%。
对幼儿一周各种媒介接触频度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幼儿每天都看电视,每天都看书的幼儿不足四成,另有近两成的幼儿每天听广播和录音带;没有幼儿从不看电视,但有3.85%的幼儿从不看书,22.60%的幼儿从不听广播和录音带。
这一结果再次显示,幼儿一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大众媒介是电视,平均一周有5.42天看电视;其次为书刊,平均一周有4.47天看书。
那幼儿每天花多少时间看电视和阅读? 35.10%的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1小时以上,其他幼儿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有2.5%幼儿每天都不看书,也有23.56%的幼儿每天都不听广播和录音带。总体而言,幼儿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约为1.05小时,看书的时间约为0.51小时,听广播和录音带的时间约为0.37小时。
相关说法
图书对儿童创造性优于电视
在发展儿童创造性想象的作用上,电视较之于书刊,究竟孰优孰劣?左教授等人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将90名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分成三组——图书组、电视组和对照组。入选条件为:图书组每周累计看电视时间超过6小时;电视组每周累计看电视时间超过14小时;对照组每周累计看电视时间少于14小时、且每周累计看书时间少于6小时。
“我们在分别印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十种图形的图画纸上,请儿童在原有图形上自由添加线条,创作出不同的事物。”左教授说,评分时,在流畅性方面,评审会看短时间内孩子画了多少个不同事物;而独创性则是看孩子思维发散的新颖和独特程度;而变通性是从思维发散方向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来观察。
结果发现,图书组和对照组在三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电视组,另外,图书组儿童在创造性想象的变通性与独创性两方面较电视组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看电视时间越长,独创性受损越严重,反而读书时间越长,变通性越好。
阅读深加工优化儿童想象力
“从实验中,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发现,儿童常看电视或图书对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电视的作用似显消极,而图书则呈现积极的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左教授等研究团队发现,在观看电视时个体对信息进行的是 “浅加工”,儿童容易成为信息流“下载机”,具有明显的被动性特点,这就僵化了儿童的独创性与变通性。较之看电视,阅读的整个过程充满着信息“深加工”的张力,在读书时儿童需要将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转化为具体形象,儿童的创造想象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
在想象时间方面,电视画面的呈现往往是瞬息万变的,故事情节的推进也快速流畅,儿童在观看时常目不暇接,难以再为想象留出时间。而看书时,儿童可以充分地想,自由掌握自己翻阅的速度,可以反复看同一本书甚至同一页,并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人物形象的再造,情节发展的填充,从而使他的创造性想象得以优化。
每天看1小时不算过量
有研究发现,电视节目以图像为主导,容易导致右脑兴奋而左脑相对抑制,而想象、创造性想象的发展离不开左右脑的协同作用,“相比之下,读书尤其是阅读图画书的过程则能调动左右脑的协同活动。 ”左教授说,图画可以刺激右脑兴奋,而文字的部分可以促发左脑运动,用语言解释图像需要协同作用。
“以美国的数据为参照,美国儿童一天看超过3小时的电视被认为是过量的。 ”左教授表示,本市幼儿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约为1小时,每天看电视超过 2小时的幼儿仅10.10%,这一状况尚未超标。 “若看电视在1小时内,家长不用太过担心。但如果超过2个半小时,就要加以监管和约束。 ”
对于儿童每天应看多长时间电视为宜?也有幼教专家的观点更为“严格”,他们认为,宝宝两岁前,最好不要看电视。两岁后,宝宝看电视的时间每次也不宜超过 10分钟。
专家支招
别把孩子丢给“电视保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中存在一种误区,孩子要求家长陪伴时,不少家长疲于应付,常常以一句 ‘你去看电视吧!’敷衍了事,将孩子丢在电视机前,忙自己的事。”左教授说,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成人指导应渗透于儿童媒介使用过程。调查显示,儿童看电视时总有成人陪伴的占12.56%,能够总是指导或陪伴儿童阅读的家长也仅占32.37%,显然,儿童媒介使用过程中,成人的陪伴与指导相对缺乏。
在节目类型偏好上,幼儿偏好的电视节目类型依次为动画片、少儿综艺类、自然科学类和影视剧,其中近九成的幼儿喜欢看动画片,六成以上的幼儿喜欢看少儿综艺节目。幼儿偏好阅读的书籍依次为儿童文学、益智读物、科普读物、幼儿英语读物和少儿诵经读物等。
左教授分析说,作为娱乐和放松,看什么节目原本无可厚非,但有两点问题必须加以重视,一是动画片与少儿综艺节目的内容与质量目前都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如一些动画片涉及暴力、攻击等情节,不适宜幼儿观看;二是幼儿年龄小,对节目内容的优劣缺乏鉴别力,但容易学习和模仿节目中的人物、行为。因此,电视台对制作和播放的节目应严把质量关,家长对幼儿观看的节目应严把选择关。
研究人员建议,家长要合理监管、分配儿童媒介接触时间。对于多数儿童而言,适当延长阅读时间、增加阅读量,并相应缩短看电视时间应是有益的选择。
“四定法”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有不少家长也反映,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实,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早期阅读,不妨给婴儿看一些黑白照片,如人脸图,父母和爷爷奶奶的黑白照片,每天给孩子翻看。 ”左教授说,目的就是让孩子从中学习专注地看材料。 “父母还可以陪孩子一起翻书,让他对看‘书’活动产生兴趣。 ”
另外,左教授还建议,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一定要做到“四定”,一是“定时间”,每天什么时间看书;二是“定地点”,在哪看书;三是“定人物”,谁陪他看书;四是“定内容”,即固定内容,“孩子看书习惯与成人不一样,有的家长常常抱怨,怎么宝宝总爱看同样一本书,家长千万别嫌烦,孩子一本书通常至少要看一个月。 ”左教授说,同样一本书,家长也可以通过分角色讲故事,或故意讲错让孩子纠错等,耐心陪伴孩子阅读。
就培养儿童创造性想象而言,在儿童观看电视节目或阅读书刊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其观察画面细节、洞察画面变化,并就故事情节进行一些预测性提问,鼓励儿童就故事进展提出问题,或引导他们为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寻找多种问题解决办法等,这对提高儿童对媒介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例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家长可以看完动画片,与孩子交流,灰太狼把喜羊羊抓起来,你觉得喜羊羊会不会被灰太狼吃掉,又会不会逃跑,它会用什么方式逃跑呢?或者一起来设计一个不同的结局。 ”左教授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亲子共乐”。
《新闻晚报》 日期:2010年12月30日 版次:A2叠08 作者:钱钰
网页版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0-12/30/content_485546.htm
PDF版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files/20101230/14674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