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求是理论网:“山寨”文化背后的解构

2010年12月31日

                                        

                                  “山寨”文化背后的解构  


   “山寨”一词,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山寨”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反智性、解构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 

  从水浒小说里的“山寨王”联系到当今“山寨”商品、“山寨”文化的泛滥或趋之若鹜,同样说明了“山寨”现象其映射出后时代意义上的对正统价值观的社会逆反解构心理。 

  曾经在央视的一则广告中,有一著名笑星在为某汽车品牌做广告的言词说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似乎这句貌似反智且带有娱乐恶搞的广告词很有坦然的解构力。但是这一语句在瓦解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反映了“山寨”现象这一社会扭曲心理被中国当今社会以商业娱乐方式合理的作为社会道德正常行为规范在有效地商业文化领域散播开的同时,也说明此“山寨”的社会现象被正当合理化的接受可能。这种解构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时思想价值取向进入不断被解构过程中未明意义阶段,显然是判断的失效意义解构使过程意义滋生出“山寨”的合理存在的唯一利益理由。 

  “山寨”仿冒现象最早在商品领域里出现,其原先只是为了盈利而不顾道德的违法行为。但早期“山寨”商品仍然具有躲躲闪闪的遮掩性,看得出在这一遮掩性背后躲藏着未被解构的道德价值存在。 

  当具有无限瓦解可能的后现代解构理论以“动词”的方式出现,其意义被社会迅速普世化。泛化的解构甚至被替代为逆反、瓦解的意义。而这一现状通过对既往价值意义的不断瓦解发生了一个自身悖论的死结。这一死结的原积极解构动力性,在遭遇一切被解构对象时,因其解构动力驱动使之像一个无法停止的绞肉机将世界处在不断肢解中,而解构的临时结果是对社会价值意义产生支离破碎的断念,结果断念也被解构,解构也被解构。 

  1970年解构主义由法国后结构主义代表人德里达创立的解构阅读文本的哲学方法。对于解构对既有建构的思想超越力图从新建构新意义的理解观点是解构主义其自动性的产生分析多元化的特征。 

  从哲学发展语义解构对于思维建构新分析方法论而言,解构主义似乎看到了一丝前进曙光。然而,解构的意义从哲学的扩散至社会法律、道德、伦理等领域关系问题,其解构意义带来社会最终的秩序瓦解,是解构主义在发展中国家所不曾预料的。所以,从社会基本结构未出现根本性问题的时候,解构主义的瓦解力将对社会的基本结构关系,构成从新分析力,而这一分析结果也是出现社会价值的颠覆性重组。 

  在这一社会背后的思想解构动力的推动下,直接释放了利益价值的原道德阻碍力,这无疑为“山寨”文化提供了在思想上滋生温床的基础。 

  解构主义哲学对于相关学科研究带来了思考的启发意义,特别是对于过去的固有定律持怀疑、分析、解构的科学态度是创新多元思维的基础。但是,发展中的中国在逾越了西方社会基础的前提下对于西方解构主义的理解,在科学、艺术等领域还未充分运用和有何成效的时候,却在商品、文化娱乐世界里以“山寨”的解构面貌对正统商品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地瓦解,其背后无不折射出对道德、伦理、信仰、尊严等概念理解的从新解构分配。 

  (作者简介:王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欧美同学会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求是理论网    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作者:王远
 网页链接:http://www.qstheory.cn/lg/gc/201012/t20101230_60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