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个税起征点草案的出炉为重要催化剂之一,税收问题又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目前的税负是否过高?是否应该实施减税?税收结构是否需要调整?等等。我们在这里不去纠缠于具体现实问题的争议,而不妨重温一下供给学派对税收问题的理论阐述和政策思想,这对于思考当前的税收政策选择应该有所裨益。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有实际影响力的经济学流派。二战后,西方各主要国家纷纷采用凯恩斯的干预政策,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一定作用。但1970年代后,需求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如政府机构和政府赤字庞大,通货膨胀严重,居民税负加重,实际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经济停滞不前。1970年代末,美国对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讨论逐渐使税收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已经开始形成学派的供给经济学家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大幅度减税,以刺激生产和供给,重振经济,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则主张增税,以便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
据说,供给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拉弗一次与后来成为里根政府行政和预算局长的斯托克曼共同出席鸡尾酒会时,拉弗喋喋不休向对方说明应该减税,对方听了很长时间后还是表示没有被完全说服。拉弗情急之下,就用手指蘸着菜汤在餐巾上画了一条关于税率与税收额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以便向对方直观地说明。对方很快表示听明白了,并接受了拉弗的主张。这条曲线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它相当于一条抛物线,表示税率在低水平时的逐渐提高,会带来政府税收收入增加;但税率在较高水平时的提高,反而会带来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因为在税率较高时,个人与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收入和生产的萎缩造成税基减少,即使税率提高,税收总额也会减少。所以,这时如果降低税率、减少税种,反而会焕发个人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政府的税收总额会增加。
供给学派认为,美国当时的税率过高,高税率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这又缩减了民间投资与储蓄。储蓄的下降又抬高了利率,从而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并推动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降低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高税率还导致逃税严重,地下经济兴旺。因为在税率较低时,民众和企业一般会依法纳税,但在税率较高时,成功逃税后的收益高,从而逃税的诱惑大增。总之,高税率对经济增长不利,减税可以增强民间投资的动能。
在减税的同时,应大幅度削减政府财政支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庞大的政府机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开支,造成政府对庞大税收的日益依赖。在机构和支出越来越庞大的条件下,政府的税收收入总是显得不够,总是有提高税率、增加税种的冲动。机构膨胀还会造成政府对经济过多干预,从而降低经济活力。
供给学派虽然还有其他政策主张,但最主要和最具特色的政策思想便是减税。
里根在1981年初入主白宫后,在减税政策方面基本采纳了供给学派主张。如个人所得税率从原来的14级(11%~50%)减少到1988年的2级(15%及28%),另对高收入者课以5%的附加税,合并最高税率为33%,比原来降低17个百分点;公司所得税税率由5档减为3档,最高税率比原来降低12个百分点;对汽车等资产的投资给予6%~10%的税收优惠等;实行税收与物价指数挂钩,以避免通货膨胀引起的“税级爬升”;简化税制,减少对公司利润的重复征税;等等。里根在其两任总统任期内,美国经济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虽然经济向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应该是有功可陈的。
当然,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思想远不值得人们顶礼膜拜,它关于减税的构想中,受益最大的是富人,这被认为不利于社会公平。但重温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思想,是能带来某些思考和启迪的。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汇报》 日期:2011年3月14日 版次:14 作者: 叶德磊
PDF版链接:http://pdf.news365.com.cn/whpdf/20110314/WH1103141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