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个筛子,它会让有些东西无情地逝去,也会让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积淀下来。找到它们,一个城市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才有了安身之处。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森
●嘉宾:楼嘉军(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
解放观点:上海要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已成共识。然而,每当有朋自远方来,“游上海,看什么”,总会成为一个令不少上海市民颇为头痛的问题。
楼嘉军:坦白地说,“游上海,看什么”,以及“作为上海市民自己在上海,到底看什么”,这些年来,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其中原因很多,择其要而言,一是这个城市实在变化太快,另一方面,可能正是在这种急剧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对于这个城市在以往的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东西反而关注度不是很高。
不过,上海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文化脉络,基本上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延续了下来。下一步,我们能否在加深对整个城市的认知、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把比较能够代表上海特色的核心东西挖掘出来。时间是个筛子,它会让有些东西无情地逝去,也会让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积淀下来。找到它们,一个城市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才有了安身之处。
解放观点:对于“游上海,看什么”这个问题,您是如何寻找答案的呢?
楼嘉军:通常而言,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市场细分,从目标受众切入,来回答这个问题。但这只能给出一个冷冰冰的总体框架。在这个框架下,人流落纸为统计数据。而在这种惯性下,旅游业者也容易陷入一种功利的路径依赖,一种贪求快速回报的短视。而抛却比较走马观花的短期拜访不说,最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旅游,往往是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的个体行为。这是一门边走边看、用充满惊喜的发现去雕刻时光的艺术。如此一来,如何让游人不至于在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迷失,就显得很重要。
纽约一家媒体上的一则报道给了我很大启发。它总结说,有四个东西是 “最纽约”的。它们分别是位于纽约帝国大厦86层的露天观光平台、洛克菲勒中心的溜冰场、中央公园草坪上的夏季音乐会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门口的台阶。我当时觉得前三者很好理解,很好奇的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门口的台阶,能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到现场一看,答案果真就一目了然了。实际上,台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点。但坐在台阶上休憩的各种肤色的人,的确就能让你感受到,这就是纽约。
反过来看,究竟哪些地方“最上海”?除了 “人无我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里不仅积淀下了历史与文化,是本地人的好去处,也能以一种很直白的方式把外来的新朋友 “带入”那个场景,不通过他人的介绍就能感受到,“哦!这就是上海! ”而且,要想获得这种“浸入式”的体验,不能太难,门槛不能太高。如何让这一体验过程变得水到渠成?当然离不开当地人的智慧,对各种层次的游客需求有非常扎实全面的体察,配套服务、设施也得跟上。
解放观点:成长中的上海,恐怕会碰到成熟的纽约不再有的困惑,那就是“亮点”太多。此外,伴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很多旅游资源的市场定位,也面临持续不断的“重新洗牌”。
楼嘉军:事实上,我们从来不缺可看的东西。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参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还是后来的攀上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再到如今受到举世瞩目的、尚处于孕育过程中的 “上海中心”和 “上海迪士尼”。很久以来,我们已经对 “上海速度”与 “上海高度”习以为常。但我们是否想过,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就是五年、十年以后,上海这些 “新标杆”,还会像今天一样层出不穷么?就像今天的纽约、伦敦、巴黎一样,他们很难再有新奇的超大型建筑出来,但它们为何能吸引人们一去再去?终有一天,我们在享有现代文明的成果时,势必要时时回过头去看一看。关注历史文化,就是关注人本身。往深层说,那里有一个城市面对生命的态度。
当然,能够诠释和传递这种态度的载体有很多。除了历史文化上的积淀,这个城市正在进行中的生活现场也是最生动的体现者。包括公共管理、公共秩序、市民的精神风貌,他们是流动着的城市气质。要想了解上海,一定要慢慢走,慢慢品。不要急,这是一个非常耐看的城市。
解放观点:曾有人不无遗憾地指出,您所说的这种“慢慢走”,如今早已被汽车时代对出行效率无止境的诉求打乱。这样的现实,对旅游本身意味着什么?
楼嘉军:现在已经有不少游客开始抱怨,频繁地倒地铁以及不可避免的堵车压力,已经让自己慢慢欣赏的兴致耗散去了大半。但对此,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为大家各种各样的“看”创造条件的。
一种是提供 “线索”。比如,有多少上海人曾经沿着上海跑马厅旧址走过一圈?那不就是如今的西藏南路——南京西路——黄陂南路——武胜路么?这里既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也是行政、文化中心。集中了大批上海最主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有机会,推荐大家一定要自己或者带着外国朋友走一走、逛一逛。
另一种,就是提供“歇脚处”。很多国人到了欧洲会对他们沿街或拐角的露天咖吧留下深刻印象。走累了,那里是休憩的港湾。除此之外,既能置身其中体验当地人的生活现场,也能坐下来细看周身流动的风景。难怪有人曾说,一个“步行者的天堂”,往往能吸引更忠诚的游客。而城市中一切移动中的元素,尤其是人类及其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同等重要。
《解放日报》 日期:2011年3月22日 版次:7 作者:柳森
网页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3/22/content_534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