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华每日电讯》:“累时代”到来?过劳成热门话题

2011年05月04日

据新华社上海5月1日专电(记者周蕊 龚瀛琦 许晓青)外企女职员长期加班、因病去世,风华正茂的民营企业家接连猝死……在又一个五一劳动节来临前夕,“过劳”成为公众视野的热门关键词。
 
有专家分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持续加速发展,劳动者正处于一个“累时代”。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看,当人均GDP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的感受“最累”。这一阶段,往往也是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企业扩张以及生活成本上涨的过程。但即使如此,人们仍不禁要反思在城市快节奏工作的背后,是什么让劳动者不堪承受之“重”?
 
大城市白领过劳成常态
 
 
如今,工作负担重、现实压力大、健康被透支……大城市白领的“过劳”症状日益成为常态。
 
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有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白领中处于过度疲劳状态的更是接近六成。
 
专家指出,“过劳”症状在身体状况、工作时间以及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大致包括以下一些状况:身体亚健康;24小时待命;没有周末;在办公室“安家”;性格“职业化”。
 
劳动者健康自我管理存在误区
 
 
专家认为,除了劳动法律法规需不断完善外,最近的过劳话题热,也暴露出劳动者对健康的自我管理存在误区。
 
调查显示,尽管年轻白领对自我健康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只说不做”的人居多,真正将健康放到第一位的人并不多。
 
“放不下追求‘高收入’这根指挥棒,往往成为大城市白领过劳的主因之一。”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指出,“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钱,年长了用钱换健康”这样的观念是不值得提倡的。许多人用自己的职业目标去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实是本末倒置,忘记了拼命工作是为了什么。
 
值得反思的是,还有一些白领迫于同事间的竞争压力,不得不“装忙”,导致“被过劳”。一项调查显示,在12000多名被调查者中,86.1%的人承认自己会在工作中“装忙”,其中15.9%的人“经常装忙”。“做项目往往都是团队作业,即便自己已经做完了手头的活,如果别人还没有做完那就只能一起加班耗着。”审计员巢威说。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组委会日前公布了“中国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名单”,前三名分别是制造业、金融业、教育业。而健康透支的结果是,近七成人时常感觉疲劳、五成人从不锻炼。
 
健康促进领域专家、国际职业卫生协会理事傅华提出,长期过度劳累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造成免疫能力低下,严重的可能引发心理上的疾病,例如抑郁症。“长期过劳无论是对于个体健康还是企业来说,都不是良性循环。”
 
过劳维权有法可依
 
 
针对近来多则“过劳”新闻所引发的热议,专家提出,应细化我国劳动法律法规条文,提出休息权、加班权、报酬权和劳动条件的界定等概念,使劳方保障自身的休息权益,有法可依。
 
“让‘过劳’维权的界定有法可依是基础工作。”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董保华说,“不少公司以‘综合工时制’为借口安排职工加班,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等方式。但在综合计算工时周期内,劳动者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犇建议,劳动监管部门应对采取“综合工时制”计算加班工时的企业严格把关。“个别企业一年中忙季和淡季工作量相差悬殊,这样连续几个月让劳动者高强度工作是不合理的。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对于超过季度的申请时限(例如半年或者一年),慎之又慎。”
 
另一些专家建议,不仅需要细化法律条文、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还需企业营造科学的休息观念和文化。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若山认为,对员工而言,没有合理休息的工作便很难被称之为幸福的工作。从这一点上说,企业和劳动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应把维权的压力一味地加在劳动者的身上,企业本身的责任更大。
 
专家指出,除了健康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外,目前一些企业实行所谓无底线的“末位淘汰制”等考核手段,也对青年就业形成巨大压力,令不少人甘愿加班,导致过劳。
 
李若山分析,“企业应该营造一种健康的幸福的企业文化,不仅关注企业效益,还要关注员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如果不能在软环境上‘下工夫’,长期看来,只会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
 

    《新华每日电讯》    日期:2011年5月2日    版次:3    作者:周蕊、龚瀛琦、许晓青
    链接:http://202.84.17.54/content/20110502/Articel03004B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