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19日电 题:炼好免费师范生——华东师大创新培养模式培育未来优秀教师
新华社记者潘旭、仇逸
华东师大首批973名免费师范生即将奔赴各地,走上教师岗位。这批学生的身上多出的不仅仅是“免费”二字。华东师范大学将免费师范生定位为“一批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回想900多名学生入校伊始,不少学生有过茫然、犹豫和不安。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毕业典礼上学生们满怀激情的宣誓。全校973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回到生源所在省份从教,有近一半人到了西部地区。从考分优异的学生到立志扎根教育事业的未来教师,他们经历了一段充满意义的锻造历程。
深入基层了解教育国情 树立教师崇高理想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提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培养能够肩负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使命的创新型教师,是师范大学的根本使命。让学生亲身接触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才能有忧天下之教育的想法。学校建立了长效机制,围绕“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与免费师范生的历史使命”这一主题,组织免费师范生深入中西部农村地区调查基础教育状况,这项活动越来越成为最受免费师范生欢迎的社会实践,报名参加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2010年暑假,以校党委副书记林在勇为团长的华东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社会实践团,前往广西省级贫困县全州开展基础教育调研。全州行留给大家太多的难忘:大渭洞村小学只有6名学生和1名50多岁的老师,这名刘老师26年来一直坚守在那所小学;桐油村小学生建文的妈妈想让孩子到镇上接受更好的教育却又无能为力;东山瑶族乡中心学校盘校长对师资严重老化与缺失忧心忡忡……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说,一个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一个热爱教育事业、充满爱心和渴求知识的人,才有可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学校的培养造就下,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才有可能通过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成长为一名教育家。
学生们认知上的升华印证了俞立中校长的话。黄延达参加了全州社会实践团。他说:“最让我感动的,是那里的孩子和家长们眼中对好教师渴盼的眼神。我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教育对于农村、对于中西部的重大意义,真正领悟了国家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如此重视的原因。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这辈子都要当教师,通过教育去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
在2010年寒假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组成12个调研组奔赴全国12个省市的城镇、农村和山区,深入调查我国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状况。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教师等途径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使免费师范生对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差距有了全面了解和深刻体会。
这样一次次基层之行更坚定了学生们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志向。来自四川的袁小琴说:“我今后不能只做一名‘教书匠’,而是要真正地去‘育人’、‘培养人’、‘造就人’。”
“见习、研习、实习” 学生在校已有“教龄”
记者了解到,华东师大首批免费师范生中,不少在生源地尚未举行双向选择就业交流会时就已经被当地优秀中学看中,有的在就业时手持多张录用通知。整体签约率早早地实现了100%。
这和学校注重“课程+实践”的培养密不可分。课程方面,学校自2007级免费师范生开始,整体调整了师范生培养课程,加大了通识教育课程的广度,强化了专业教育课程的厚度,拓展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宽度,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实践方面,学校建立了集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了作为国家级和上海市级实验教学法示范中心的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在六个省建立了154个教育实习基地,在基础教育界选聘了8位兼职教授和120位兼职导师;每年与实习学校共同开展约三十项“基础教育与教育实习研究项目”,确保教育实习的培养质量和教育含量,整个实践体系旨在提高师范生贯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能力。
大二大三起,免费师范生们便拿起教棒,站在三尺讲台。副校长陆靖告诉记者,实践教学模式的结果超越想象,在一些教育实习基地,学生们能迅速上手,甚至有听课教师称赞部分学生好像有五年的教龄。
在免费师范生的日常培养过程中,学校还为每个师范生配备双导师,即学校学科教育专业导师和来自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兼职导师,对师范生提供从课程学习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指导,为其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海学生孙悦在大二时就在闵行区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做志愿者。她说:“虽然辛苦,但学有所用,对今后的教师生涯充满了信心。”
开展职业养成教育 拥有国际教育视野
现代的书院制是大学生社区生活管理的新模式。书院既是同学们的生活空间,又是彼此交流和学习,建设精神家园的空间,打破了长期以来人才培养仅限于专业学院的模式。2007年9月10日,华东师大组建孟宪承书院,将职业养成教育融入免费师范生课外教育活动之中。
孟宪承是着名教育家、华东师大首任校长。书院内有集中的宿舍楼、专门的学习室。相对集中的学习和生活圈子,为未来教师们提供了更多交流教育心得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同的教师职业信念与价值观。书院为同学们提供了八个学期教师职业养成教育,分别以教师信念、青春校园、思想启迪、从教风采、才艺拓展、回报社会、实践创新和入职强化等为主题。
中国未来的教师必须有世界眼光。2009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启动“卓越人才成长计划”,在国内率先选派优秀免费师范生海外研修。30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免费师范生,在学校的资助下奔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开始为期一个月的研修。为了使海外学习更有针对性,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学习需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据此开设相应的课程。除了集中讲授的课程外,更多的是对美国各类各层次学校的观摩学习。2010年8月,又有27名免费师范生前往爱尔兰国立大学研修。这项计划的实施为培养具有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的教育家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这项计划,免费师范生感受体验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了解教育前沿,开拓国际视野,体验多元文化,进一步内化了教师的职业精神。
来自广西的赵爱江说,毕业时回想起四年的学习生涯,有对社会的感恩,更有对母校的感激,“薪火相传,学校把一切能给的都给了我们。”
新华网 日期:2011年6月19日 作者:潘旭 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