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6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即将迎来60周年“寿诞”之际,其前身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迎来了各自87岁和86岁的“生辰”。今天,华东师大正式启动《大夏大学史》和《光华大学史》的编纂。
据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与复旦大学、大同大学曾在民国时期并称上海四所最著名的私立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校友座谈会16日举行。80多名精神矍铄老校友们同聚于此。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在座谈会上表示,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不仅在民主革命、抗日救国、革命战争中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
据知,大夏大学创立于1924年7月,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在上海发起建立的,首任校长马君武。大夏大学创建后,包括郭沫若、田汉、邵力子等许多著名学者曾来校任教。6000多名毕业生中,包括了不少为国为民的有识之士、杰出的专家学者等,最早翻译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吴良斌、武汉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熊映楚等均毕业于大夏大学。
光华大学是1925年从美国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脱离出来而创建的,首任校长张寿镛。光华大学建校26载,先后入校学生达14,000余人。完成大学学业获得学位者中有不少为国家栋梁。姚依林、荣毅仁、叶圣陶、周而复、尉建行、董寅初等都曾在光华大学或其附中学习或工作过。
1951年7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宣布,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大学的中文、英文、历史、社会、数学、化学、教育、教育心理、社会教育系;光华大学的国文、英文、教育、数理、化学、生物系同济大学的动物、植物系;复旦大学的教育系;东亚体专的体育系、体育专修科和沪江大学的音乐系等相继并入。
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朱小怡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此前,学校对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的原始档案只是进行管理,并未加以开发和利用。这次史料的编纂是首次系统地梳理一手资料,将散落的史料加以“拾英”。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将让人们更多了解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在人才培养、教学等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对今天的大学教育或许具有借鉴意义。
俞立中亦表示,无论在校舍,还是在学科传承上,华东师大和大夏、光华是一脉相承的。学校正式启动《大夏大学史》和《光华大学史》的编纂,希望能够进一步弘扬大夏和光华的优良传统。
中新社 日期:2011年6月16日 作者: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