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华网:【视频】首届免费师范生如何炼成――记特殊的毕业典礼

2011年06月30日

【解说】经过4年的学习,首届免费师范生17日从全国六所高校毕业。对这群准教师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特殊的毕业典礼,除了毕业证书之外,有温家宝总理的寄语、对教师岗位的誓言以及今后全社会的关注。

记者上午同华东师范大学973名毕业生一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四年前,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入校,四年里,学校倾注一切,为他们度身定制培养方案,学习时,有疑惑,毕业前,有不安,但此时,连100%的签约率都已被轻描淡写,回荡着的是坚定的誓言。

【同期】全体华东师大免费师范毕业生:

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勤奋务实,善于创新,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解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免费师范生毕业时生源地相关部门将落实就业,保证“有编有岗”。于是,在踏入校门的一刻起,这批学生已经被烙上了未来优秀教师的印记。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刚高中毕业的孩子都已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更何况一选就是一生,免费师范生也不例外。

来自黑龙江的黄延达就是其中之一。当初进入华师大有家庭的原因。他告诉记者,四年里学校最重视的教育就是教师信念,老师们言传身教,学生们耳濡目染,坚定了他们一生不渝的教师理想。

 

【同期】免费师范生 黄延达: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感觉像谈恋爱一样, 最开始我选择政治这个专业可能不是出于最开始的初衷,也不是我非常情愿的,但是经过两年的生活下来,我慢慢发现非常喜欢我这个专业了。

【解说】毕业回家乡任教对很多学生来说曾是另一大难关。已经考到了上海,4年后还要回去,但当自己拿起教棒,站在三尺讲台实习讲课后,他们发现,自己离教师梦是如此的近,又何必在乎在哪里从教呢。

【同期】免费师范生 黄延达:

这主要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因为在哪里其实你都能从事教育职业,也都一样能够实现理想,主要看你怎么想,你想做什么。(记者:那你是怎么想的)我自己就是想无论在哪里 ,我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教育岗位上我做下去,能实现我自己的抱负理想,我能够传道授业解惑,能够教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学生能够肯定我,我感觉这也就够了。

【解说】毕业时,华东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回到生源所在省份从教,有近一半人到了西部地区。学生们的能力也得到了用人学校的充分认可。记者了解到,不少学生在生源地尚未举行双向选择就业交流会时就已经被当地优秀中学看中,有的在就业时手持多张录用通知。整体就业率早早地实现了100%。

学校为这批学生构建了由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类、教育研究与拓展类、教育实践与技能类和学科教育类课程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群。并实施了“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还首次前往各地与地方教育部门协商,组织学生上门实践。毕业典礼现场同时直播着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典礼的现场,温家宝总理同毕业生代表亲切握手,寄语未来,华东师大的礼堂里响起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新华社记者潘旭、王晓杨上海报道(完)    

新华网    日期;2011年6月27日    作者:潘旭 王晓杨  报道员 董生 周颖
    链接:http://sh.xinhuanet.com/2011-06/27/c_13952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