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上海网10月9日电 (记者 陈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以及上海世博会闭幕一周年之际,《世博•城市•未来——2010个为什么》征集活动教育专题研讨会10月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围绕征集活动中针对教育的关于教育理念创新、道德教育、少儿教育、基础教育、高校招生改革、人才价值、弱势群体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八个方面的教育专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与来自沪上高校、中学、小学的青少年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与会专家学者官员发表了演讲。该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新民晚报社主办。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缪国琴首先代表主办单位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在2010年世博会落幕之际,新民晚报联手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世博•城市•未来——2010个为什么》的征集活动,给了青少年提问题的空间和平台。该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响应。他们针对在世博园的所见所闻所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徐匡迪的倡议下,开展与青少年的互动交流活动以及专题研讨活动。
在随后举行的互动交流活动中,徐匡迪对同学的观察思考、所思所悟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创新教育问题,徐匡迪认为学习、继承仍是学生时代的主要任务,打好扎实的基础对一生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并鼓励同学们多阅读《西游记》等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针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问题,徐匡迪结合自己在教育战线37年的经历,谈了考试中考试偏难、考试偏题、背的东西多等情况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同时指出全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针对一流大学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徐匡迪强调教师是一流教育的关键,强调大学生要善于通过学生工作锻炼自己。改革不是推翻现行的制度,而是不断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是这样。徐匡迪还通过生产实践中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知识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徐匡迪的精彩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演讲活动中,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代表主办单位发表讲话时说,本次互动交流活动是非常特殊的一堂课。徐匡迪关于技术与创新、个人与集体、尊重权威与超越权威、理智与想象、平凡与伟大、理想与现实的肺腑之言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非常重要。2010年世博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何总结世博经验、凝练世博精神、传承世博遗产、扩大世博影响等重大课题日益受到各界重视。《世博•城市•未来——2010个为什么》征集活动就是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担当着重要使命。华东师范大学一直把“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在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基础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华东师范大学举全校之力,全过程参与、服务世博会,为举办一届成功、难忘、精彩的世博会贡献了力量,如今在后世博时代,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总结世博经验、凝练世博精神、传承世博遗产、扩大世博影响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围绕世博、城市、未来三个关键词揭示了世博精神力量之所在——真爱、知识和科技,并期望教育能在其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聚焦课堂教学这一微观现象,剖析了课堂教学转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针对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特别是教育国际化的主题,分析了中学国际化的背景及办学思考。华东师大终身教育中心主任吴遵民教授探讨了中国教育的难点及最大问题,提出教育要回归育人本质,促使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从国家课改、学校课改以及所在学校课改这三个角度指出了课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从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水平、基础教育阶段的全民教育以及高考改革等方面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并认为通过世博会上高科技成果的展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与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飞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理念与特点指出了教育为了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大学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市教委副主任、市少工委主任尹后庆在分析上海基础教育所处的地位的基础上,认为上海教育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应当进行战略性的改革探索。
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代表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发表讲话。高德毅认为此次交流互动活动非常成功,专家学者的发言有真知灼见。本次教育专题研讨会对教育,特别是上海的教育进行了重要的思考,对教育在城市未来发展中的作用给予厚望。
中新上海网 日期:2011年10月9日
链接:http://www.sh.chinanews.com/pageurl/20111091425267.html